1937年5月成立中山图书馆。1938年因遭日本飞机轰炸,图书工作被迫停顿。1939年重新恢复,并由林伯渠兼任馆长,李昌(后为胡乔木)为馆主任。1942年1月迁至北关大砭沟新址。馆内分设图书、材料、读者询问、编刊四部。有报刊杂志百余种,并设有图书、材料参考、杂志5个阅览室,1943年建立卡片,开始外借。
鲁迅图书馆创建于1941年10月,1942年6月开馆,设有两个阅览室,工作人员3人,刘庚为馆主任。据1942年年底统计,读者达684人,借出图书410多册。1947年春,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进犯延安时,图书馆亦随中央机关转移。
1951年延安专署派人筹建延安图书馆,向国内各地发出募捐图书的信件,先后有各地赠来图书20000余册。延安图书馆于1951年7月1日开放,林伯渠亲笔题写了延安图书馆的馆牌(现保存于延安革命纪念馆)。1956年,延安图书馆改为延安革命纪念馆。同年5月由延安县人民委员会(即县政府)派人另行筹建图书馆,于12月建成。1957年2月1日延安县图书馆正式开馆,设有借书处、儿童阅览室和成人阅览室,工作人员5名。订有杂志30余种,报纸27种。至1959年图书增至3万余册,订购杂志38种,报纸32种。从开馆至1958年底,借阅者达27280人,借书3270册次,成人阅览114080人次。借书343515册次,儿童阅览达80268人次,借书300847册次。1958年“大跃进”中,还一度建立民办图书馆32个,图书流通达785000人次。借阅301500册次,同时举办报告会29次,图书介绍37次。出刊黑板报60次。但这些民办图书馆建立不久便自消自散。此后每年在延安县图书馆借书的达2300多人,全年图书流通量约为70000多册次,加上阅览报刊者总计读者130000人次。1970年成立延安城区图书馆,交由城区管辖。1972年延安城区改为延安市时,图书馆与市文化馆合并。1975年延安县市合并后,又恢复了延安市图书馆。直到1979年,延安市图书馆原在城内二道街的馆址被拆除,此后1991年在市场沟口,新建图书馆一处。
陕甘宁边区时期,中共中央马列学院、延安大学、抗日军政大学、鲁迅文学艺术学院、边区医院等单位都有自己的图书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延安大学、延安教育学院、延安医学院、延安经济学院、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报社等单位内部也都设有图书馆或资料室。作为公共图书馆的除了延安市图书馆外,尚有延安职工俱乐部、延安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市图书馆藏书13.5万册,市职工俱乐部藏书12万册,青少年活动中心藏书1500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