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虫害种类
本县水稻、玉米、小麦、杂粮、油料、果树、蔬菜、贮粮等有病虫害446种,常见病虫害63种。
水稻病虫害 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胡麻斑病、稻恶苗病、菌核病、干尖线虫病、二化螟(水稻钻心虫)、三化螟、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稻叶蝉(黑尾叶蝉、白翅叶蝉、大绿叶蝉)、稻负泥虫(背屎虫)、稻食根金花虫、稻纵卷叶螟、稻象鼻虫、稻蓟马、稻螟蛉、稻苞虫(结苞虫)、稻椿象、稻蝗等。
玉米病虫害 大斑病、小斑病、黑粉病、丝黑穗病、玉米螟(玉米钻心虫)、大螟、粘虫等。
小麦病虫害 绣病(条绣、叶绣、杆绣)、腥黑穗病、散黑穗病、赤霉病、白粉病。毒麦、红蜘蛛、蚜虫、吸浆虫、麦鞘毛眼水蝇、麦杆蝇、潜叶蝇等。
油菜病虫害 白绣病(龙头拐)、霜霉病、菌核病、蚜虫、潜叶蝇等。
马铃薯病虫害 晚疫病、早疫病、环腐病(轮腐病);小地老虎(土蚕)、块茎蛾、二十八星瓢虫等。
豆类病虫害 豌豆象、豌豆蚜虫、胡豆褐斑病、赤斑病、胡豆象。
甘薯、荞麦病虫害 豆夹螟、甘薯黑斑病、软腐病、甘薯卷叶蛾(甘薯麦蛾)、荞麦钩翅蛾等。
地下害虫 金针虫(叩头虫)、蛴螬(老母虫)、蝼蛄(土狗子)等。
二、病虫测报、植物检疫
1958年开始病虫预测预报工作。1960年在县农场附近设专业测报站,专业测报员1人,1965年增至2人,归县农技站管理。1988年有区、乡测报工作基点12处,测报、植保人员185人,植保专业户64户,基本形成病虫测报网络。主要是对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31种病虫害进行系统的观测、发布病虫情报和积累资料,开展综合防治。
自1960年以来,每年夏秋两季对本县各区、乡(镇)农作物进行病虫普查及产地检疫,并对调运的种子、苗木、果实和粮食等严格检疫手续。1992年本县有专职检疫员3人,兼职检疫员16人。分布在邮电、交通、粮食、园林、农业各部门。
三、植保药械
植保药剂 解放前民间主要用烟草水、草木灰、苦参根、苦桃树、苦树皮、闹羊花、桐油等土法防治,使用的药剂有石硫合剂、波尔多液、除虫菊粉、砒霜、生石灰等。解放后50至60年代主要使用的农药有赛力散、西力生、六六六粉、滴滴涕、3911(甲拌磷)、1605、1059、硫酸铜、硫酸亚铁(皂矾)、硫磺粉、白砒和红砒(信石、砒霜)、鱼滕精等。70年代至1988年,逐步淘汰对人畜有害的剧毒农药(主要是汞制剂、有机氯药剂),选用高效低毒农药。有乐果(乐戈)、敌百虫、敌敌畏、氟乙酰胺、五氯硝基苯、六氯苯、敌绣钠(对氨基苯磺酸钠)、氟砂酸钠、代森锌、代森铵、敌克松、克瘟散、稻瘟净、甲基砷酸钙、退菌特(透习脱)、二硝散(二硝基硫氰代苯)、磷化铝、氯化苦、溴甲浣、敌枯双、7216、5406、敌百虫油剂、氧化乐果、杀虫双、敌杀死(溴氰菊脂)、速灭杀丁、敌鼠钠盐、三环唑、双效灵、粉秀宁、绿麦灵、除草醚、敌草隆、敌稗、二甲四氯和二四滴、燕麦灵、三西(矮壮素)增产灵等。
植保器械 解放前和建国初期,防治病虫大多用棕片、袜子、沙布袋装药粉抖撤,水剂则用刷子挥洒防治。1955年开始用压缩喷雾器和手摇喷粉器,1976年始用机动喷雾机。1992年全县有手动喷雾器3.2万部,机动喷雾机314部,机防面积达4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