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桥镇
位于辖区西部西汉建章宫南端,距离区人民政府驻地约10.60公里,因并列有三座桥而得名。自汉、唐以来,三桥为长安西出要冲,明、清、民国均设为镇。
三桥老街东起建章路南段西侧,西至三桥配件厂,长665米、宽11米。民国时期为灰渣、石子路,无排水设施,天晴一身灰,天雨满街泥,是商家、农民杂居街区。1936年在其南侧开通西兰公路后,老街成为商业集中地区。西兰公路两侧虽有一些小的工商户零散开业,但未形成规模。1949年,老街有工商业95户。1978年,西安市人民政府拨款和地方集资对三桥老街道进行整修,筑成沥青路面,铺设地下排水管道,初步解决了排水问题。80~90年代初,数次对更名为三桥路的三桥新街和建章路进行拓宽改造,路宽分别为25米、30米,水泥路面,有排水设施。商家看准这一“黄金地段”,纷纷在沿街两旁开厂设店。东起西户铁路道口、西至西宝高速公路立交桥,全长约3000米的三桥路,南起三桥路、北至西安车辆工厂,长约2200米的建章路南段已形成新的工商业街。沿途有西安硫酸厂、三桥饭店、阿房面粉厂、三桥邮电支局、工业品批发市场、建材市场以及银行、商店、学校、菜场等300余家。随着三桥新街的形成,老街已成为个体摊点和小型商店的密集区,并在街道南侧开辟了农贸市场。群众生产、生活用品应有尽有,街市异常繁华。三桥古镇已形成老街、三桥路、建章路南段为主干,工商业聚集、公共设施齐全的新兴街镇。
二、草滩镇
位于辖区东北部的渭河南岸,距区人民政府驻地约11.13公里。相传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在渭河南岸设官渡。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在今草滩镇老街设革店炭码头,嘉庆《咸宁县志》称草炭镇,《咸宁长安两县续志》为草滩镇。清光绪二十八年至三十二年(1902~1906年),咸宁县曾在此设立县丞署。民国年间设镇。水运旺季时,日有百余船只在此装卸货物,人流量日达万人。1935年陇海铁路通车西安后,渭河水运日渐衰落。1949年前后,约有工商业30多户集中在东西和南北两条“丁”字街上,商家、农民杂居,街道狭窄不直,土路两旁树木很少,店铺门房多为土木和砖木结构的小瓦鞍间房、木板门。50年代对个体工商业改造后,门点减少,房屋质量相对提高,并在老街设有供销社、食堂、卫生院以及邮政所、储蓄所等公用服务设施。70年代后期,对街道进行拓宽改造,修成水泥路面,两旁绿化,因土壤含盐碱量高,经数次深挖填土植树,但成活率较低。90年代初,随着西铜一级公路和西安至咸阳国际机场专线公路的开通,草滩镇又迅速繁荣起来。接西铜公路的“丁”字大街,两旁布满店铺,街容整洁,生意兴隆,农贸市场交易活跃。古镇南北的工厂、学校、饭馆、旅店等设施与古镇连成一片,形成新型工商业街镇。
位于古镇东侧占地9.6平方公里的未央湖旅游度假区,1992年完成编制规划,1993年经有关方面研究论证,立项动工。
未央现域除以上两个历史古镇外,以前也曾存在过一些较为繁荣的商业街市,如清末民初汉长安城北部的高庙街、形成于清代的赵村街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已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