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历史上“民务耕作,不知贸易”,商贸市场为山西、宁夏、内蒙古商客独揽,自元至民国时期,为陕北一带进出口物资集散地,素有“天下堡,瓦窑堡”美誉。新中国建立后,国营、集体及私营商业迅猛发展,人民生活及生产必需品得到充足供应,渐趋形成了城乡商业贸易网络。1990年,全县拥有商业机构806个,从业人员2424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5645.10万元,瓦窑堡迄今仍为陕北一带商业重镇,深为境内外商客青睐。
新中国建立前,境内只有大道与域外相通,运输依赖人畜驮负。1954年,西包公路(1990年改称210国道)途经本境,沟通了域外交通。至1990年,本县兴修县乡公路14条,总长504.90公里,迄今公路呈网状分布,乡村道路交错相通,交通闭塞状况得以改观。邮电通讯业发展迅速,至1990年,开通农村电话电路12条,总长157878杆公里,市话杆路长10715公里,邮电通讯设施达到先进水平。电力事业1956年起步,至1990年,年发电2608.50万度,通电乡镇14个,占乡镇总数的87%;通电村委会188个,占总数的54%。
新中国建立以来,城乡建设发展迅速。1990年,全县人均住房面积6.80平方米,其中城镇人均5.60平方米,农村人均8.00平方米。建筑风格以砖拱窑洞为主,土石窑洞依稀可见,给排水设施、交通设施等公用事业也得到相应发展。县城瓦窑堡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设而积224.77公顷,拥有民居1.90万孔(间),人均居住面积7.20平方米。今日瓦窑堡,街宽路平,楼房林立,商业网点密布,市场繁荣,为陕北名城之一。
境内人民土风刚劲,习尚淳朴,“在延安府属中颇称勤诗书”(道光《安定县志》),迄今全县普及了小学、中学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6.31%,巩固率达92.53%,毕业率达93.02%。全县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27个,广播、电视遍及城镇农村,城乡人民文化生活日益活跃。体育、卫生事业取得瞩目成就,人民健康水平普遍提高。
子长人民素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世,在历史进程中,留下了奋争的足迹,伴随国家的繁荣、民族的进步,子长人民正为经济跃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