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
周襄王二十五年(前627)
八月,晋败狄于箕,获白狄(白翟)子,地属晋。
周显王四十一年(前328)
魏王纳上郡15县于秦,地属秦。
秦
始皇二十六年(前221)
分天下为36郡。境内置阳周县(治所在今石家湾乡曹家坬一带),隶上郡。
始皇三十三年(前214)
阳周修支道通直道。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
扶苏自尽于上郡,秦大将军蒙恬于阳周服药身亡。
汉
高祖元年(前206)
二月,项羽封董翳为翟王,地属翟,七月,董翳降汉,地属汉,仍置上郡阳周县。
文帝(后元)六年(前158)
冬,匈奴入上郡,杀掠甚多。
元封元年(前110)
十月,武帝北巡,经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返还祭黄帝于桥山(今境内高柏山,一说今黄陵县桥山)。
新元年(9)
王莽改阳周县为上陵峙。
建武元年(25)
废上陵畤,境内属肤施县(治所在今绥德县附近)地。
永初五年(111)
三月,诏上郡等地居民内徙避羌,百姓恋土,不乐去旧。官吏刈禾稼,毁屋宇,逼民迁徙。境内百姓流离,随道而亡。
永建四年(129)
九月,顺帝诏复上郡等地百姓还旧上。
建宁元年(168)
汉将殷颎追羌出桥门至走马水(今淮宁河)。
晋
太和年间(366~370)
钟山石窟开凿。
义熙三年(407)
赫连勃勃称夏王,地属夏。
隋
开皇三年(583)
十二月,突厥侵上郡,六畜皆尽。
开皇五年(585)
文帝发兵3万至朔方、灵武筑长城,自河西至绥州绵延700里。
大业三年(607)
延州废,置延安郡,境内隶延安郡。
大业十三年(617)
八月,延安、雕阴诸郡降唐,地属唐。
唐
武德元年(618)
大并州县,分天下为15道,境内为关内道延州延川县地。
武德二年(619)
八月,延州行军总管殷德操破梁师都,俘2000余众,驻守魏州(今本县热寺湾乡姜家坪村)。
永徽二年(651)
绥、延等州霜杀稼。
显庆五年(660)
“延川稽胡”白铁余利用佛教聚众起事,自称光明圣皇帝。
弘道元年(683)
四月,白铁余率众占据城平县。
天宝元年(742)
改州为郡,地属上郡。
宋
至道年间(995~997)
境内为西夏占据。
康定元年(1040)
升安定寨为安定堡。
庆历元年(1041)
设丹头寨(在今本县史家畔乡丹头村)。
治平四年(1067)
僧人张行者、石工王信等人,在安定钟山山麓凿洞修成钟山石窟。
熙宁二年(1069)
西夏梁乙率兵进攻顺安、绥平、黑水(今本县涧峪岔乡边家湾村)诸寨。
元丰四年(1081)
十月,种谔遣曲珍领兵破黑水、安定堡。
元祐三年(1088)
十月,西夏进犯鄜延,西至顺宁、招安,东至黑水、安定堡。
元符元年(1098)
置殄羌寨(在今本县李家岔乡西北部)。
崇宁元年(1102)
在安定堡西北筑天降山骈城。政和八年(1118)更名制戎城。
兴定元年(1217)
九月,西夏围绥平寨、安定堡。
正大三年(1226)
升绥平、怀宁、克戎3寨为绥平、怀宁、克戎3县。今本县南沟岔乡属怀宁辖。
元
蒙古宪宗二年(1252)
升安定堡为县。
至元元年(1264)
析置丹头县。四年(1267)并丹头人安定县。
明
洪武二年(1369)
延安路改为延安府,领3州并肤施、安定等16县。
洪武六年(1373)
七至八月,延安诸府州县蝗灾严重,蠲免田租。
洪武二十七年(1394)
诏令“额外开荒,永不起科”,规定陕西等地农民新垦荒地听其自用,永不征税。
永乐八年(1410)
秋,阴雨60日。
宣德六年(1431)
十一月,大雪14昼夜,雪深7尺,人畜死伤甚多。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