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宪宗二年(1252),县治安定设集,以地摊交易牲畜、土特产为主,无固定交易设施。
明、清时期,先后有瓦窑堡、蟠龙、南沟岔、白庙岔、湫峪沟集市兴起,全县有集市7个(包括安定城内、东关市场),集市设施与前无异。
民国时期,相继设立涧峪岔、李家岔、寺湾、玉家湾、杨家园子、三十里铺6个集市,除瓦窑堡、安定有固定店铺外,大多架木为梁,复茅作瓦,逢集摆摊设点,平素不事交易。
建国后,湫峪沟集市消失,余家坪、中山川集市兴起。至1990年,全县有瓦窑堡、安定、杨家园子、玉家湾、南沟岔、涧峪岔、李家岔、寺湾、余家坪、中山川、三十里铺等集市11个,其中9个设于乡(镇)政府驻地。各集镇建筑以传统窑房为主,间有小型楼房建筑物,大多街道狭窄,建筑密度大,机关单位与农户混居。
瓦窑堡镇 古为驻军堡寨,明清以来为陕北一带商业重镇,民国二十六年(1937)始为县治所在地,迄今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详见本编第一章《县城建设》)。
安定镇 地处县城西北15公里的安定故城,总面积202.34万平方米,其中基建用地14.83万平方米,道路用地2.16万平方米,河流占地11.15万平方米,农田用地174.20万平方米。至1990年底,镇内有窑房1971孔(间),占地面积14.8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91万平方米,有行政、事企业单位15个,逢农历2、5、8日为集期(详见本编第一章《县城建设》)。
杨家园子镇 位于县城东15公里处,北依老盘山,西至王家坪,东至丹头、南濒秀延河,总面积312.50万平方米。据1990年调查,镇内有2层以上楼房2幢,砖窑洞2179孔,占地面积15.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4万平方米,逢农历1、4、7日为集期,为全县东部地区商业大镇。
玉家湾镇 位于县城东北25公里处,北依蜗牛圪塔山,东至贺家湾,南至南沟,西至路家坪,总面积750万平方米。据1990年调查,除高山陡坡外,基建用地62699平方米,道路用地24000平方米,河流占地60000平方米,子(长)涧(峪岔)、子(长)南(沟岔)公路途经本镇,现驻医院、粮站、供销社、税务所、工商所、邮电所、派出所、财政所、中心小学及镇政府等15个事企业单位。逢农历5、10日为集期,建筑物有砖窑1872孔,房105间,以传统窑房建筑为主。
涧峪岔集市 位于县城北部45公里处的淮宁河上游,北至张家山,东至白家湾,南至赵家墕,西至刘家沟,总面积350万平方米,除高山陡坡外,基建用地6963平方米,道路用地9800平方米,河流占地5.60万平方米,农田用地166.75万平方米。据史料载,涧峪岔集市始设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逢农历1、6日为集期。建国后,为乡政府驻地,至1990年,区域内有窑房1454孔(间),商铺61家,事企业单位15个,建筑物以传统窑房居多。
南沟岔集市 位于县城东北35公里处淮宁河滨,总面积73.50万平方米,除高山陡坡外,基建用地17168平方米,道路用地8530平方米,河流占地1.20万平方米,农田用地7400平方米。据旧志载,南沟岔集市形成于清初,为境内东北部商业重镇,清末,商贾行旅,络绎不绝,为陕北一带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民国二十年(1931)始为国民党军重兵坚守,一度废集。陕甘宁边区时期,南沟岔设区(乡)政府,集市贸易恢复,逢农历2、7日为集期。建国以来,南沟岔集市建设迅速发展,至1990年,集市内有窑房789孔(间),商铺82家,事企业单位15个,建筑物主要为传统窑房。
李家岔集市 位于县城西北30公里处,总面积180万平方米,除高山陡坡外,基建用地37788平方米,道路用地12000平方米,河流占地30000平方米,农田用地1050000平方米。据史料载,李家岔集市始创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春,逢农历4、9日为集期。陕甘宁边区时期,集市内设区(乡)政府,商贸活动甚为兴盛。建国后,国家投资和民众集资4万余元兴建市场,贸易渐趋繁荣,至1990年底,集市内有窑房729孔(间),除少许土窑外,大部为砖、石窑洞。14个事企业单位及52家商铺有房102间。
寺湾集市 位于县城西南25公里处,总面积273万平方米,除高山陡坡外,基建用地23317平方米,道路用地52500平方米,河流占地89500平方米,农田用地2193106平方米。据史料载,寺湾集市始建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逢农历1、6日为集期。至1990年,集市内有窑房721孔(间),设事企业单位15个,商铺45家,建筑物主要为传统窑房。
余家坪集市 位于县城南16公里处,总面积98万平方米,除高山陡坡外,基建用地10860平方米,道路用地42800平方米,河流占地92300平方米,农田用地728650平方米。1986年设集市,逢农历3、8日为集期。至1990年,集市设有事企业单位13个,商铺23家,共计窑房479孔(间),建筑物以传统窑房为主。
三十里铺集市 位于县城西北30公里处,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为农村综合型集市。据史料载,该集市形成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逢农历3、7日为集期,建国后,一度关闭,80年代以来重新开放。至1990年,集市内有窑房208孔(间),尚无固定商铺,往往逢集摆摊设点,平素不事交易。
中山川集市 位于县城西北35公里处,为农村综合型集市。1988年立集,逢农历3、8日为集期,迄今尚无固定交易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