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境内津渡均在渭河。唐以后,因京都东迁河道失修,水运不兴,津渡渐衰,仅作摆渡之用。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至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有韦林渡(县城西北10公里)、望仙渡(即三河口渡,距县城东北15公里)、上村渡(县城东北12公里)、东栅渡(县城东北10公里)、洛村渡(县城西北15公里)5个渡口。望仙渡为官渡,驻地在境内三河口镇。船只水夫由朝邑(今属大荔)人经营。民国时期,一则由于设施落后吞吐不畅,客货船只停靠困难,二则由于修筑陇海铁路,货运逐渐萧条。1951年有三河口、八甲、滩子、杨村、冯庄5个渡口。有大小木船17只,专业和副业船工97人。1953年成立木船社(集体企业),1957年成立渡口管理队。根据各渡口的设备、运量、固定人员增添设备,调整为7处渡口。1987年境内有三河口、西寨、杨村3处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