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韩城南至部阳,再至省城,北至禹门口,均有大路可通;至宜川有两条山路可通。自长安至榆林的粮道即通过韩城。境内县城至四乡各镇、大村庄均有大车路,川道平原交通比较便利。山区道路崎岖,交通困难。民国时期,自韩城到西安,步行或乘马车至华阴,改乘火车,单程需三天时间。民国24年(1935)渭南至韩城间公路修通,而汽车通行却很少。解放后,韩城始有现代运输工具。1953年7月,县供销社购买的货运汽车,是韩城自有的第一辆汽车。1954年陕西省西安运输公司始在韩城设汽车站,开行西安至韩城班车,一日可达。1970年12月28日,西侯铁路西韩段通车,境内通往各乡镇的公路也多修通。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交通事业迅速发展。1989年末,全市公路有干线两条,支线10条,乡间道路80条,各乡镇和97%的村可通汽车。火车货运列车每天对开8对,客运列车对开3对。汽车客运每天发往西安、渭南、铜川、河津、蒲城等地8趟。境内汽车营运线路22条。公有车辆发展到944辆,专业户汽车发展到762辆。干线公路韩禹段改建为二级公路,黄河航运恢复,西侯铁路全线通车。
韩城邮电事业开办较早。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邮政机构。民国18年(1929)设电报、电话和环境电话机构。解放前夕,只有10门、20门交换机各1部,莫尔斯发报机1台,电话单机数部。对外线路也只有韩城至郃阳间的铜、铁线各1对,韩城至宜川间的铜线两对,环境电话线路里程117.5公里。解放后由单一的实线通信发展到使用载波、微波等多路通信。对外长途电路发展到39路;电报进入西安256路自动转报网;长途电话开通了韩城至西安、渭南及全国各大中城市半自动电路;市内电话也已由解放初期的1台10门总机三四部磁石单机发展到自动电话,电话单机发展到745部;各大工矿企业均装有50门至400门总机,仅矿务局系统即安装电话单机1500余部。经陕西省邮电管理局批准,新的邮电综合大楼已在新市区动工兴建,它将促使韩城邮电事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