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路 光绪三十二年(1906)韩城邮路通至同州。邮件系步班传递。
民国16年(1927)开潼关至韩城快班邮路,同州至韩城改为间日昼夜兼程班,韩城至延安邮路改为6日发班1次。
民国20年(1931)韩城至同州邮路定于双日上午6点发班;韩城至延安邮路定于每月3、7、11、15、19、23、29等日发班;韩城至河津邮路定于每间日上午6点发班。
民国23年(1934)大荔至韩城昼夜兼程步班邮路,途径韦庄、交道、澄城、王村、郃阳、同家庄、百良、芝川至韩城,全长112.5公里,往返程各限二日半。
民国27年(1938)3月,大荔至韩城改为汽车间日班;韩城至宜川改为逐日昼夜兼程邮路,抗日战争之初,通往河津邮路受阻。这年8月,开辟自韩城经师家滩过河至山西吉县邮路,途经解家河——昝村河——阳山庄——黄河——师家滩,全长55公里,逐日昼夜兼程;大韩邮路改为昼夜兼程双班;韩城至宜川邮路仍为逐日昼夜兼程;韩城至吉县邮路改为逐日昼夜兼程邮班;韩城至稷山邮路为逐日昼班。
民国30年(1941)各邮路里程为:
大荔至韩城邮路:大荔至双泉20公里,至寺前镇10公里,至露井镇7.5公里,至郃阳20公里,至同家庄15公里,至百良镇5公里,至芝川镇17.5公里,至北陈村5公里,至韩城5公里。返程同。
韩城至宜川邮路:韩城至88军邮所6.5公里,至西庄镇4公里,至马庄10公里,至独泉35公里,至集义镇12.5公里,至薛家坪30公里,至306军邮所、郭家
27.5公里,至宜川2.5公里。返程同。
桃渠(原名桑柏)至韩城邮路独泉村至韩城段:独泉村至王峰桥17.5公里,至韩城37.5公里。返程同。
韩城至西禹门邮路:韩城至昝村镇12.5公里,至西禹门17.5公里。返程同。
民国35年(1946)韩城至宜川为逐日班自行车邮路(对跑):韩城至薛村庵2.5公里,至薛峰镇17.5公里,至柏峪15公里,至柳沟17.5公里,至沟门7.5公里,至圪台街12.5公里,至高家湾20公里,至宜川15公里。潼关至韩城邮运路线途经:韩城、郃阳、朝邑、潼关。
民国36年(1947)韩城至河津为逐日自行车(邮差自备)邮路,第一线为:韩城至西庄10公里,至马庄10公里,至西禹门13.5公里,至东禹门2.5公里,至河津10公里。第二线为:韩城至昝村10公里,至西禹门20公里,至东禹门2.5公里,至河津10公里。潼韩邮路(韩同段)32.5公里,为昼夜兼程快班。韩宜路120公里,为逐日慢班。
1948年3月韩城解放,干线邮路有:韩城至合阳,昼夜兼程,先步班,后改为驮骡班。韩城至河津,逐日自行车班。韩城至黄龙,韩城至宜川为逐日步班。市内只有一条投递路段,城市投递员背着邮包沿街、巷步行,将邮件投送到户。
1949年开辟县南、县北两条农村投递邮路,均为间日步班。南路从韩城开始,经薛曲、北涧西、南涧西、颜家沟、夏阳府、北苏村、中苏村、南苏村、八仙镇、西少、华池、堡安、吕庄、芝川、南周村、北周村、富村、双楼、范村、城古、新村、庙后,计35公里;北路从韩城开始,经孝义、董村、坡底、王住村、潘底村、楼子村、解家村、带村、化村、北薛村、昝村、白村、西庄、郭庄、寺庄、新农、姚庄,计37公里。
1957年农村邮路进行了一次较大的调整。自行车邮路从原来的171.75公里,调整为190.2公里;步班邮路从原来的125.5公里,调整为475.6公里。
1959年市内投递路段划为两个,投递路线全长47.2公里。
1960年12月底,邮件投递至1293个生产队,占生产队总数的95%。逐日班邮路1817公里,间二日邮路425公里,间三日及以上邮路206公里。
1961年,韩合分县后至1964年,农村邮路总长度从原来的980.3公里,延长至1042.2公里。其中自行车邮路10条,骡车班1条,步班4条,车步班3条。投递点由原来的483个增至563个。
1979年,农村邮路在1607公里的基础上又伸长37公里。
1986年撤销了下峪口至河津邮路(减少邮路15公里)改为下峪口至禹门口农村投递路线。截止1989年底有城市投递邮路6条,农村投递邮路32条,市境内干线邮路1条,邮路总长计2108.5公里。投递邮路遍及城乡各个角落。
设备 民国时期,邮运工具简陋,主要靠担、背、挑、畜力运递邮件。民国35年(1946)开始自行车运递,重件靠毛驴驮运。但自行车和驮驴均由差役自备。
韩城解放初,邮运工具沿袭旧制。1949年韩城至合阳干线邮运曾购邮驴1头、骡2头。1952年,陕西省邮电管理局为韩城配发了第一辆邮政投递专用自行车。以后逐年配发。1958年3月撤销大韩驮班,邮件运输改用委办汽车。这年11月底,开辟渭南至韩城自办汽车邮路。1972年,陕西省邮电管理局配发上海130型汽车1辆。1975年,又购进北京吉普车一辆。翌年与西安铁路局西站汽车队易为武汉嘎斯汽车。截止1989年,共有邮运汽车4辆,邮政投递用自行车52辆。
业务 韩城始设邮局,开办的“专营业务” 有信函、明信片、印刷品、单挂号、双挂号、普通包裹等,兼营汇兑业务。“代营业务” 有包裹代收货价,代售印花税票等。至解放前夕,“专营业务”、“兼营业务”、“代营业务”均普遍开展。
解放初,基本上承袭了解放前的业务项目。1950年3月增办征询和代购业务。这年8月收寄国内航空邮件,12月开办报纸订销业务,后又增办杂志订销。1957年4月接办了机要通信业务。
邮政业务主要有
1.函件,包括信函、明信片、印刷品和盲人读物四种。
出口函件,据1949年11月统计,共收寄28.8万封信,支前中还免费收寄西进大军信件1000封左右。1959年增至64.1万件。1969年降为33.1万件。1979年又升至131.4万件。1989年底为116.16万件。
2.包件,包括普通包裹和快递小包两种。
出口包裹,1949年底尚可收寄全国各解放区小型包裹。1959年为1.97万件。1969年降至0.96万件。1979年又升至2.56万件。1989年底为1.33万件。
3.汇兑,包括普通汇款和电报汇款两种。
出口汇票,1949年暂只和陕西各县通汇。1959年为2.49万张。1969年降至1 .02万张。1979年又升至8.78万张。1989年底为8.7万张。
4.报刊发行,包括报纸和杂志的整订和破订。
报纸期发数,1951年为1.73万份。1959年升至2.8万份。“文化大革命”期间,部分报刊社被迫停刊,发行工作也随之走向低潮,1969年降至0.3万份。1979年又升至1.9万份。1989年底为2.9万份。杂志期发数自1959年起有记载为2.1万份。1969年降至0.01万份。1979年升至1.9万份。1989年底为2.9万份。
国际邮件业务亦受办理。
集邮业务,自1984年8月开办,仅8至12月收入达3149.89元。1985年收入达到12744.30元。1986年12月28日成立了韩城市集邮协会,举办了韩城有史以来的五天邮票展览,首次向国内外发行了司马迁明信片一套计3张,名曰:“汉太史司马迁祠”、“汉太史司马迁墓”、“司马迁祠寝宫及塑像”。1989年底集邮收入达15800余元。
报刊零售业务,1982年1月由3名待业青年开办,1985年1月收归局办。龙门和桑树坪两个邮电支局亦分别开办了报刊零售业务。1986年7月韩城火车站设立了报刊零售亭。迄今市境内共有报刊零售门市部(亭)4处,1989年共出售各类报刊近600多种,营业额达11.2761万元。
邮政储蓄业务,1986年10月1日开办,年终结存余额为145046.71元,储户429户。至1989年底结存余额已达到596万元,储户已发展到68759户。补充了银行储蓄网点,颇受储户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