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民党
民国16年(1927)三四月,由鱼紫阳、贾伯勋、孙守芝等人开始筹备,翌年(1928)春,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陕西省韩城县党部筹备处,共有4人,张勉哉任指导员。主要活动是宣传三民主义,登记党员并指导和组织地方各种团体的工作,遇重大事项须经当地驻军负责人和县长参加的党政军联席会议通过。民国18年(1929)停止活动。民国19年(1930)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派张养诚(即张子超)为韩、郃、澄三县党员登记办事处指导员,韩城党部筹备处改名为“中国国民党韩郃澄党员登记处”,后又改称为“中国国民党韩城县党务指导员办事处”。民国20年(1931)3月,国民党政府通令各县县党部撤销,后陕西省党部委派李性原(泾阳人),为韩城县党务指导员(办事处设县政府前中山大楼内),除吸收党员外,并对党员进行审核。李性原任职期间,由于调查进步人士和青年学生思想,引起公愤,王筠、鱼养廉等人率领学生捣毁其办事处,李也随即他调。民国21年至25年(1932~1936) 12月,先后任党务指导员的有杨滋园、张徐之、傅尚义。此一时期,地方政府各级政权的重要骨干,一律由国民党员充任,各乡、镇长的委派,亦得经国民党县党务指导员同意。民国29年(1940)1月,党务指导员办事处改为“中国国民党韩城县党部”,编制7人。党务指导员改称为书记长,李绍棠(咸阳市渭店人,1951年被镇压)任书记长。李以国民党组织为基础,秘密发展“CC中心小组”。利用部分学校教职员成立的“西北青年抗敌先锋团”、 “西北青年抗敌协会”等组织,调查进步师生和共产党员,压制人民抗日活动,抵制中国共产党地下党领导的抗日群众组织。“CC中心小组”,在韩城合作社系统和国民党政府组织人员中发展,由谭培霖、吴映彩、许希询等先后担任组长,人员职务统称为“党网”。主要任务是调查共产党活动情况, 并利用合作社组织发展中统外围力量,密查革命活动。11月22日,国民政 府军事委员会陕西省军队组训民众动员总指挥部商(州)同(州)区动员指挥部(简称商同区动员指挥部)进驻韩城,国民党县党部与之配合,大肆逮捕共产党人。
民国30年(1941)5月,县党部内设有“特别党政联席汇报会议”,由党(包括三青团)、政、军、动员指挥部的领导人组成,县长兼任主任委员,设组织、训练、情报、侦察委员、工农、青年、妇女、侦察行动等股。 “特联汇报”以积极反共为任务。7月间,县政府成立军警联合稽查处和邮 电检查所,密设谍报网,破坏共产党地下组织,在韩城中学和芝川、西庄两 处小学逮捕进步青年和共产党员百余人,吉明超、冯万荣、卫玉玲、吕晓 天、姚右学、杜松寿等被捕并解送西安劳动营。
民国31年(1942),特联汇报会成立特种教师训练班,选拔国民党员、三青团员,给以特种训练,使其(主要在学校)进行特务活动,迫害进步人士、教师、共产党员。
民国32年(1943)县党部成立宣传委员会,并附设文化服务社,内设主任、编辑股、业务股。民国34年(1945)改名为“中国国民党陕西省韩城县党部执行委员会”。委员8人,其中专职主任委员1名,兼职委员2人。同年下半年,县党部召开第一届党员代表大会,选出王玉哉、杜遇春、张汉杰组成执行委员会,王玉哉为书记长。民国35年(1946)县党部下设执行、监察、宣传3个委员会和动员、党务计划、财务委员会3个附属机构。
民国35年(1946)韩城中统中心小组长许希询,曾6次向陕西省调统室报告共产党在韩城活动情况。在县党部执委选举中“CC”、“复兴”两派,互相争夺,斗争十分激烈。民国36年(1947)召开韩城县第二届国民党员代表大会,选出王玉哉、薛炳之、鱼伏若、薛紫阶、杨搏仙5人组成执行委员会,王玉哉为书记长,增设“文化服务社”和“革命导报”两个机构。县党部人数增加到9人,连同附设机构共13人。至解放前,全县9个乡镇都建立了区党部,85个保公所都建立了区分部,包括机关学校和直属区分部共有党员2697人。区分部设监察员1人,全县70人,称监察网,负责情报通讯工作,为党部一个秘密组织。11月,国民党与三青团合并为“韩城县党团统一委员会”。韩城解放,国民党韩城县党务机构解体。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