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水灾
水灾成因有暴雨、连阴雨和洪水。据晋景公十四年(前586)至民国36年(1947)的不完全记载,2533年间,共发生水灾86次,其中暴雨24次,占27.9%;山洪26次,占30.2%;连阴雨36次,占41.9%。从发生的季节看,夏季出现水灾占68.6%;秋季出现占31.4%。暴雨、山洪在夏季,分别占发生次数的83.3%和100%;连阴雨在秋、夏两季,分别占发生次数的63.9%和36.1%。暴雨造成的山洪暴发,来势迅猛,损失惨重。沿山、沿河、川道下游和黄河沿岸村庄,往往多次或连续受灾。历史上芝川、昝村、下峪口等地是遭水害的重点地区,解放后都逐步搬迁。
1956年,建立气象站,对降雨量进行了较详细观测记录。据1957~ 1982年统计,共出现暴雨和连阴雨94次,平均每年3.6次。其中暴雨出现36次,平均每年1.4次。各季中,以夏季最多,占总次数的89%。月际中, 以8月最多,占47.2%。连阴雨共出现58次,平均每年2.2次。季节分布为秋季最多,月际间以9月最多(13次)。各关键农事季节连阴雨出现的情况是:
┏━━━━━━━━┳━━━━━━━┳━━━━━━━━┳━━━━━━┳━━━━━━━┓
┃ 分期 ┃ ┃ ┃ ┃ ┃
┣━━━━━━━━┫ ┃ ┃ ┃ ┃
┃ 数量 ┃ ┃ ┃ ┃ ┃
┣━━━━━━━━┫ ┃ ┃ ┃ ┃
┃ 项目 ┃ 棉播期 ┃ 小麦扬花期 ┃ 三夏期 ┃ 三秋期 ┃
┃ ┃ (4月) ┃ (5月) ┃ (6月) ┃ (9~10月) ┃
┣━━━━━━━━╋━━━━━━━╋━━━━━━━━╋━━━━━━╋━━━━━━━┫
┃ 出现次数 ┃ 3 ┃ 6 ┃ 5 ┃ 33 ┃
┣━━━━━━━━╋━━━━━━━╋━━━━━━━━╋━━━━━━╋━━━━━━━┫
┃ 占总数的% ┃ 5.2 ┃ 10.3 ┃ 8.6 ┃ 16.9 ┃
┣━━━━━━━━╋━━━━━━━╋━━━━━━━━╋━━━━━━╋━━━━━━━┫
┃ 大体规律 ┃ 10年一遇 ┃ 6年一遇 ┃ 5年一遇 ┃ 4年五遇 ┃
┗━━━━━━━━┻━━━━━━━┻━━━━━━━━┻━━━━━━┻━━━━━━━┛
见于记载的较大水灾如下:
唐武德六年(623)
秋久雨。
唐武德七年(624)
八月,霖潦,饷道绝。
唐开元十六年(728)
九月,久雨害稼。
唐开元二十年(732)
水害稼。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
久雨害稼。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
秋水害稼。
唐天宝十三年(754)
秋,霖雨害稼,六旬不止。
唐广德元年(763)
九月,大雨,平地数尺。
唐大历十二年(777)
秋,大雨水害稼。
唐咸通九年(868)
六月久雨,八月霖雨。
宋咸平四年(1001)
七月,澽谷水溢,夏阳溺死者数十人。
元大德四年(1300)
五月,韩城等5县雨、雹成灾。
清康熙元年(1662)
陕西大雨水。韩城淫雨数十日,漂没少梁民居。
清康熙二十年(1681)
芝川大水没禾稼。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
大雨,压死东少梁居民数十家。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
夏,大雨,山洪暴发, “澽水桥石梁旧趾摧剥几尽”。
清道光四年(1824)
东少梁冲塌滩地28顷95亩4分。
清道光五年(1825)
南谢村、相里堡两村滩地被洪水淹没5247亩。
清光绪十五年(1889)
同州等府州属,八月上、中旬多日大雨滂沱,昼夜不息,各属沿河田地,间被冲淹。九月中、下旬又接连阴雨,秋作物多被损伤。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
七月间,黄河大涨,冲走南谢村11人。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
自十八年七月,黄河暴涨后,滩地时出时没,桑田尽成泽国。河下(今建农村南)等9村, “黄河泛溢,田产庐舍漂没无存……老弱孺妇辗转失所。”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
五、六月间,大雨河涨,致滨临澽水之河滩地亩,被水漫溢,淹没木棉、靛、麻。
清光绪三十年(1904)
大水冲决城南门外河堤。
民国元年(1912)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黄河猛涨。沿河北谢村东巷几十户居民院落被淹,锅碗瓢盆叮叮当当在院中漂流,顿时一片汪洋,群众流离失所。
民国18年(1929)
大饥,唯黄河滩庄稼长势好,但临收割时大部分被洪水淹没。
民国1 9年(1930)
沿河18村遭水冲。8月10日,黄河又复暴涨,滩地四百余顷秋田尽被水没,牛马失尽,籽种无着。
民国20年(1931)
陕西夏秋之交,阴雨连绵,关中区黄河、渭水两流域……山洪暴发,纵横泛滥,冲塌堰田比比皆是,计有46县之多。韩城河水陡涨,少梁村一带淹没人畜禾苗,灾情甚重。
民国22年(1933)
夏秋之间大雨连绵20余日,各支流洪水倾泻,河不能容。未几,黄河大汛又至,溃溢成灾。农历闰五月二十二日晚大雨。七月二十、二十三日夜,县城东西10余里,南北20余里,暴雨成灾,损失惨重,平地水深2尺多。不少家户大水上炕,场间麦秸垛随水漂流,庄稼被冲毁,柿谷坡道路被冲断,苏村、陈村一带尽成泽国。谢村城文经庵诗记: “平地居然成水国,鸿飞失所有余哀,一贫如洗遭此境,何日仓箱告不空。”
民国24年(1935)
7月4日,大雨6小时,黄河、澽水暴涨,冲崩土地799亩,淹没3379亩,冲崩房舍290间,淹没30间。县北20里之夏庄,坍入河内。22、24年芝川镇两次发生大水,北 门迤东地面,均被浸溢……东少梁村两次被灾,房舍间有倒坍。
民国31年(1942)
8月3日黄河暴涨,汛水奔腾,安澜、芝秀等乡部分村被浸淹,损失惨重。
民国32年(1943)
秋,全县倾盆大雨六天七夜不止。9月22日(农历八月二十三日)黎明,澽水、芝水、黄河同时暴涨。芝川灾情为最。东、北、南三面被水淹没。周村以南东西少梁之间,一片汪洋,芝川城内水深七八尺。房屋相继倒塌,东南角下关巷20余户受灾最重。据查,无家可归、无地可种的73户;部分受灾的600户。芝川周围淹没田禾3000多亩,总计损失约25万元(法币)。
民国33年(1944)
龙泉、嵬阳两乡于7月9日降大雨,澽、芝二水涨溢泛滥,田禾房屋淹没不少。安澜乡因山洪暴发淹没田禾1200亩。
民国35年(1946)
4月10日,澽水暴涨,嵬阳乡一、二两保(少梁、周村一带)淹没麦苗1200余亩。7月3日,大雨如注,山洪复发,澽水下游一、二保辖境,秋禾淹没殆尽,损失之巨,较上次尤甚,总计不下3000余亩。
1949年
因风、雨、雹倒房4684间,窑1297孔。水淹农作物6321余亩,河崩落崖损失土地693亩多。死亡12人,伤5人,死亡牲畜66头,伤3头。
1950年
黄河暴涨。靠黄河的昝村区六、七、九乡,澽水下游至芝川口3个乡,冲落耕地620亩,淹没棉秋田1910亩,倒房515间,窑40孔。受灾农民2099户,10197人。
1951年
夏,黄河陡涨,沿河边村庄受灾。
1953年
7月30日至8月1日下霖雨,川道一片洪水,受灾1583户,6819人。河崩落地238亩,倒房40间,窑5孔,死4人,伤6人。中苏村秋,棉田全部冲没的达33户。
1954年
8月11日晚,北原及王峰地区普降大雨。受灾涉及6区、25乡、44村,388户,1697人。因灾倒房35间,窑46孔,死1人,伤5人,冲走小麦3591公斤,煤炭15吨,冲毁水井19眼,小石桥1座,水淹农作物479亩。
1955年
9~10月,黄河水上涨,沿河岸村遭灾。
1956年
夏收期间降霖雨。水地麦因雨不能收割,到场麦因雨不能碾打,场、地麦穗普遍出芽。澽水6月25日涨,芝川等6个村淹农田1850亩。
1957年
7月14日,城郊周围下暴雨。
1958年
8月2日,澽水上游山区大雨,河水大涨。薛峰村被水围8天,冲毁上景峰以下至竹园村水磨12座,冲断牛心、西泽公路桥,洪峰冲决县城南桥西南堤,沿河两岸受灾面积达1.8万多亩。当时洪峰流量:牛心桥上口640立方米/秒,南桥西南堤决口处上段837立方米/秒,夏阳府村东段870立方米/秒,潦水入口以下902立方米/秒,西少梁村沟口925立方米/秒,东少梁、芝川间1300立方米/秒。7月14日至20日,连阴雨7天,降水171毫米。
1959年
张家砭村(今属龙门镇)由于黄河暴涨,两天时间全村76户人家的347间房、148孔窑全崩,损失耕地1000余亩。
1960年
7月,先后几次暴雨,山洪暴发,河水大涨,盘陶川、西庄、龙门一带受灾为重,西庄公社王家河水库被冲毁。下峪口村倒房180间,窑59孔。黄河崩地150亩。
1961年
盘陶川官庄一带,8月13日暴雨,日降雨量101.4毫米。6月21日~28日、9月27日~10月4日、10月9日~19日,下了3次连阴雨,第1次8天降水144毫米。
1962年
6月27日、30日大雨后,7月2日晚林源公社西窑头、侯家峪山滑,倒窑12 孔,房3间,损失财物价值7000余元。有6户34人造成生活困难。9月22日~10月9日,18天连阴雨,降水117.2毫米。全年水灾面积13426亩,成灾人口66536人,减产棉花70余万公斤。死亡1人,死牲口13头,倒房217间。
1963年
6月27日,大雨夹雹,被水漫全无收成的棉花3800余亩,秋田2400余亩。田间小麦减产20多万公斤,被水冲走1.2万多公斤。损失麦草15万多公斤。冲毁田间大小水土保持工程3341处,道路370条,桥梁20处,渠道26条。倒房2间,窑12孔。死亡4人,伤15人。死羊172只,鸡14只,猪1头。9月15日~22日,8天连阴雨,降水115.5毫米。
1964年
5月15日~25日,降雨162.1毫米,相当历年同期降水量的20倍。澽水暴涨,冲走薛峰水库物资1800多件,价值1.1万多元。范村至芝川冲毁麦田4285亩,棉田2093亩,耕地4400亩。损坏房屋528间,倒房、窑29间(孔),死3人,伤2人。死牲口4头,猪羊6只。8月13日下午2时,黄河又涨,晚8时流量达15800立方米/秒,淹没庄稼2.66万亩,减产粮食100万公斤,棉花5万多公斤。
1965年
7月25日从早至夜,连降暴雨,芝水上游乔子玄、芝阳原西部雨特大,致山洪暴发,下游10多个村灾情为历年所未有,芝川老城最甚。晚12时左右,洪水由西南豁口冲入,全城顿时一片汪洋。因正值深夜,发觉时水已齐炕,财物家俱水浮倾翻,有的墙倒屋塌,损失极重,仅粮食就达7.3万多公斤,食油1800多公斤。商业单位的损失达9.84万元。
1967年
8月11日,黄河暴涨,龙门水文站观测流量2.1万立方米/秒,为1934~ 1987年54年间最大流量。沿河村庄、黄河滩地均遭灾害。
1968年
7月11日下午4~8时,全县普降大暴雨,部分地区有冰雹。降雨量145~150毫米。西庄公社井溢村土窑崩塌,死11人,牲口7头。8月31日~9月12日,13天连阴雨,降雨109.7毫米。
1969年
9月20日~29日,县城周围连阴雨10天,降水115.9毫米。
1971年
6月28日下午,芝川等16个公社遭暴雨袭击约两小时,降雨量达70~103毫米。城郊公社颜家沟麦场上的麦秸垛被冲飘流几里远,芝川公社西少梁5队饲养室被冲。西南水库水位距坝顶仅差0.7米。灾后调查(含6月26日枣庄等八个公社下冰雹),秋田受灾7.19多万亩,其中成灾面积5万多亩。洪水冲走粮食16.345万公斤。死亡9人,死牲口6头。冲走羊182只。冲毁小型水库8座,渠道28条,抽水站4个,机井74眼。下峪口商店被洪水淹后财产损失达26万多元。
1973年
5月27日,县北8个公社雨、雹成灾。受灾小麦4万余亩,棉花6600多亩,早秋6000余亩。
1975年
8月19日,西庄、龙门、昝村、红旗、城郊5社遭山洪、大风灾害。山洪冲淹玉米,减产8成以上的有633亩。9月21日~10月3日,城郊地区连阴雨13天,降水128.1毫米,秋田、棉花均遭危害。
1976年
8月19日~29日,全县普降大雨、连阴雨,雨量达380毫米,致河水大涨,库溢塘满。薛峰、盘河水库下游,许多农田被淹,英山水库水位由4米猛升至27.5米,冲走土方2.5万立方米,造成垮坝。
1977年
7月8日黄河发洪,流量达5700立方米/秒,1969~1977年修建的8.7公里堤防工程80%被冲毁,损失235.5万元。 1978年
7月9日~15日城郊等地连阴雨7天,降水量100.2毫米。
1979年
7月23日,西庄、昝村、红旗、板桥、薛峰公社遭暴雨、洪水、大风、冰雹袭击,1小时降雨70多毫米。受灾面积35750亩,其中基本无收的达16909亩。西庄公社赵家沟河流量达100立方米/秒,冲垮水库1座,抽水站7处、机井33眼,损失水泵7部、电机7台、柴油机2部、猪羊100多头(只)、冲倒民房1 06间。
1980年
6月28日~7月3日,城郊地区连阴雨6天,降水121.8毫米。7月23日,西庄地区遭到暴风雨袭击,两小时降雨70多毫米,40个大队,181个生产队受灾。冲毁土地1 400亩,机井33眼,土坝1座。7月27日,乔子玄,芝川地区暴雨成灾,乔子玄地区有的房倒窑塌,芝川川道耕地被淹。
1981年
8月中旬至9月上旬阴雨,雨量达322.4毫米,比正常年多1倍多。全县冲毁、淹没农作物1.82多万亩,倒房22478间,窑876孔,死亡1人,伤6人,死亡大牲畜38头,猪羊558头(只)。澽水下游河道堵塞,黄河上逆,冲垮芝川、东少梁段河堤,损失4万多元;冲淹耕地和农作物6700多亩;冲毁机井35眼,损失17.5万元。龙亭公社郝庄水库9月12日7时许垮坝,损失3.5万多元。
1982年
7月29日~8月4日,连降暴雨,雨量200多毫米。北部山区山洪暴发,河水随涨,全县毁坏农田8042亩,减产粮食150多万公斤,蔬菜8万多公斤。冲毁树木不计其数。冲坏公路308处,33处中断。冲毁渠道75条、水利设施50多处。冲走原煤2万余吨、白灰400余吨、坑木500多立方米。毁坏高压电杆76根、电线4200多米。倒房、窑441间(孔)。死亡2人。死猪、羊154头(只)。王峰至雷寺庄公路有15处中断。独泉、枣庄、林源、王峰、桑树坪多数群众家庭窑面滑落,400多户住宿困难。薛峰水库南北干渠300多米明拱倒塌。堰庄水库纵横裂缝10多米。8月29日~9月4日,又下连阴雨7天,降水107.9毫米。
1984年
夏收前,雹、雨成灾。王峰胡家山滑坡,薛峰乡绿峰二队王茂盛家倒窑4孔。
1985年
5月,普降大雨。
1987年
8月13、14、17、25日,均下暴雨。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泛滥成灾。河堤、公路、桥梁、建筑物、在建工程、农田及工矿区,均受到一定损失,仅矿务局系统损失约1049.8万元。
1988年
8月13日21时~8月14日9时,普降中到大暴雨。据测,各地6小时内降雨量为:林源乡192.4毫米,盘龙乡146.3毫米,独泉乡122毫米,王峰乡100毫米,薛峰乡91.3毫米。直接经济损失1151万多元。其中:农作物受灾4.29万亩(粮食作物3.21万亩,经济作物1.08万亩),冲毁农田2.255万亩,损失粮食8100吨,棉粮主产区直接经济损失达559.75万元;冲毁鱼池505亩,损失成品鱼75吨,经济损失94.5万元;冲毁各类水利设施142处,直接经济损失186.05万元;澽水下游沿岸18公里土堤全部冲毁,损失18万元;冲坏公路210处,损失137万元;冲垮桥涵68座,损失77万元;有52个村340户1867间房(窑)进水,倒塌房375间、窑37孔,冲走粮食3.6万公斤和大量家俱,损失约计25万余元;因灾死6人,死大家畜29头、猪羊28头;冲毁成片幼林1400余亩,成材林174立方米,果园40亩,造成损失16万多元。仅雷寺庄林场因8月13日暴雨,损失即达160多万元。
1989年
5月23日下午3时~5时,普降暴雨,风力达7级以上,小麦大面积倒伏。总计减产3600吨。薛峰到芝川一线雨中夹雹,以芝川受灾最重。7月18、19两天林源乡遇罕见暴雨。崖底村庙梁沟山洪暴发,10余米高洪峰自秋园沟倾泻而下,冲毁公路5公里,耕地150亩,早玉米300余亩,其他作物300多亩,还有机井1眼、木桥2座、树木600余株,计倒窑130余孔,冲走耕牛7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