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 黄河自北而南于独泉乡康家岭东侧的老洼坳入市境,流经禹门到龙亭镇姚家庄村南出境,全长65公里。以河心主流中心线为界,与山西的乡宁、河津、万荣三县隔岸相望。以禹门为界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河段。禹门口以上黄河穿行在深邃的峡谷之中,两岸为百米以上的悬崖峭壁,居高下望窄如一线。禹门口有石质平台,高出常水位约20米,横卧峡口的石岛就是这个平台的一部分,沟通山陕的现代化公路、铁路大桥建于其上。禹门大桥以下河床骤然展宽为4~11公里的漫滩河谷,比降为0.45‰左右。在流经黄土台原的河段,两岸原地高出河床50~100米,为切入黄土台原的谷内式河道;自禹门口到东少梁的42.5公里河段,河宽一般5~8公里,最宽11公里,游荡性较强,两岸均有滩地。本段河床由于流速较缓,泥沙沉积,在流量为10000立方米/秒左右,含沙量为600公斤/立方米左右的大水丰沙条件下,常发生“揭底”现象。
据龙门水文站资料载,黄河在禹门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6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为210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53.2立方米/秒,未出现过断流现象。实测最高水位为385.5米,最低水位373米,高低水位相差12.5米。多年平均含沙量为37.5公斤/立方米,最高含沙量达933公斤/立方米,泥沙有效粒径平均为0.038毫米,最大粒径1.45毫米,粗粒泥沙多在冬春出现,年均输沙量达12亿吨。1959年输沙量最大,达20.9亿吨,是52年中罕见的一次。
黄河主流经常摆动,历史上有“30年河东,30年河西”之说,近年来,沿黄河地带侧蚀严重,退蚀率达0.8~1.8米/年,崖崩田毁,时有发生。
韩城市水系图
市境内主要河流:
澽水 原名“澽谷水”。发源于黄龙县大岭南麓高头川的北九沟,到薛峰乡上景峰村后入韩境,急剧北拐,变原东南流向为东北流向。在赵廉坟处汇入柏峪川水,其后又恢复东南流向。在薛峰村东汇入小迷川水,在胡凹村东汇入侯家峪水,出土门口进入平川地带。先后又接纳了沙子沟水、水、潦水、芝水,在司马迁祠东南汇入黄河,全长86公里,境内流程35公里。起点河床高程1360米,入汇处高程363米,主河槽平均比降为7.28‰。全河大致可分为三段。赵廉坟以上为上源河段,流量较小,河道较平直,流域基本上属黄龙山区,植被较好,泥沙含量很小。赵廉坟以下到土门口为中游,流量较大,曲流特别发育。柏峪川水入汇后,流量大增。据牛心水文站实测,澽水年均径流总量7219万立方米,径流分配以5月和9月流量最大,分别占年径流总量的18.65%和19.36%。2、3月最少,仅占1.71%和2.18%。多年平均径流过程线呈双峰型。河流至牛心村北形成牛心瀑布,落差7米,水能可供开发利用。瀑布下不足1公里处,河水又自西南向东北绕凿石村一周,往下到薛峰村,村东两岸紧收成基岩峡谷,形成一个有利的水库地形。1973年7月在这里建成薛峰水库,坝高55米,库容4360万立方米。曲流在板桥乡的庙底、竹园也有发育,到土门口这段河道弯曲系数为1.8,比降为7‰左右。流出狮、象山口(土门口)到入汇黄河为下游河段,比降1‰左右,流速秒均0.4米。由于水库拦蓄和沿河用水,水量较小,淤积明显,加之工业废水进入,水质污染严重。河床到老城区南侧,急向南拐,基本上呈自北而南注入黄河。由老城区到芝川口,俗称“二十里川”,地势开阔,阶地平展,灌溉条件较好,是韩城市农业自然条件最好的地方。近年因黄河滩淤积基准面抬高,地下水位显著抬升,使沿河部分地区(特别是苏村、芝川老城区)土壤沼泽化或盐碱化趋势明显。澽水在韩城境内多年平均流量3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10421.7立方米,其中境内径流占29.3%。全流域面积795.8平方公里,境内流域面积320.5平方公里,占总流域的40.3%;薛峰水库以上流域面积528.3平方公里,90%属黄龙县辖区。全流域85%位于黄龙山地次生林区,植被良好,除洪水期,常年水流清澈。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