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本县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体育设施简陋,也没有体育活动场地。国民党当局为了巩固其政权,在县城、偏桥、五里镇、店头几所完小的童子军中开展军事体育活动,主要有刺杀、投弹、射击、野营拉练、毽子、实心球、花棍。民国二十七年(1938)以后,在部分完小中开展了田径、武术训练。
解放初期,县教育科(后改为教育局)兼管体育工作。1970年,成立宜君县体育运动委员会,编有人员3名。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到1989年,管理人员增加到10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达千人以上,体育设施总值30多万元。
建国初期,全县没有一个正规篮球场和田径场,其它设备也寥寥无几。40年来,全县已建有200米以上半圆式田径场2处,篮球场48个,排球场9个,乒乓球台44副,单杠15副,双杠11副,简易灯光球场1个。这些设施,为人民群众开展体育锻练提供了方便。
第一节 体育运动
全县体育运动是以学校为先导逐步发展起来的。运动项目有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垒球、射击、武术、自行车、象棋、拔河、体操、航模、无线电等14项,以田径、篮球、乒乓球、航模、无线电为主。
一、球类
(一)足球:1969年以前,除县二中(五里镇中学)和部分中学开展足球活动外,其它部门因受场地限制很少开展。“文化大革命”中,1969年北京知青来宜君插队落户,他们自己组队,部分公社也组织足球队,使本县的足球活动普遍开展起来。当时,除在本县组织比赛,还外出到黄陵、铜川等地进行友谊比赛。1976年,具体委号召全县中小学开展足球和小足球活动,建立了县一中、二中和宜君、五里镇、棋盘、哭泉、偏桥小学训练点,具体委向这些学校分发了足球、小足球,支持开展活动。
(二)乒乓球:1953年,乒乓球活动始传宜君县。从1956年本县第二届全运会开始,乒乓球每届均列入比赛项目。到1975年,乒乓球运动普及,而且技术、战术水平均提高很快。同年在延安地区第六届全运会上,县乒乓球队夺得团体赛第3名、男子第1名、女子第3名;学生赵立新夺得男子单打冠军;赵立新与经大平夺得男子双打第2名;冯汉安夺得少年男子单打冠军。延安地区六运会竞赛委员会决定以本县乒乓球运动员为主组队,代表延安地区参加陕西省第六届全运会。
(三)排球:本县的排球活动是1952年从学校开展起来的。以后,为了推动排球活动的普及和提高,县体委和文教局在全县中小学中组建了14个训练点(中学10个,小学4个),训练运动员340人。西村乡文兴小学的小排球训练最为突出,技术水平提高很快。1978年7月,文兴小学的男女排球队代表县上赴宜川参加延安地区比赛,男队获得第六名,女队获得第四名。
(四)垒球:1954年传入宜君。1956年7月,在宜君上城完小举行学生运动会时,垒球被列入比赛项目,宜君、焦坪、五里镇、偏桥、棋盘完小各派代表队参加。1960年和1980年,延安地区先后举办中学生垒球赛,宜君县代表队均参加了比赛。
(五)篮球:篮球活动是群众最喜爱的体育活动,开展得比较普遍。1956年至1958年是本县篮球活动的最兴盛时期。当时,全县有各类球场85个,从城镇到乡村,从东部塬区到西部山区,村与村、校与校、机关厂矿之间经常开展比赛。第二个兴盛时期是1969年至1979年。县上组建了青年篮球队,经常出外和邀请外县代表队来本县比赛。1976年举办了宜君县儿童篮球运动会,有力地推动了“三球”(篮球、排球、足球)活动的开展。当时,全县中小学先后建立了21个篮球训练点,训练男女运动员460多人。县体委和文教局从训练经费、器材等方面均给予支持。
二、军事体育
(一)射击:1953年,县第一届全运会即将步枪、手枪列为竞赛项目。1968年,给五里镇中学配发小口径步枪8支,成立了男、女射击队,开展了射击训练。1976年后,具体委在体育业余学校中开设射击训练班,先后共培训学生126名。1978年后,在县体委和人武部支持配合下,每年都要在全县完成240名普通射手、40名优秀射手、12名特等射手的训练任务。
(二)航模:1976年开始组建队伍,开展航空模型飞机的制作和飞行训练。其队员主要是一、二中的学生。1977年农历正月十五,县体委邀请铜川市航模队与本县航模队在县城向广大群众进行首次飞行表演,我县万生林、王天寿、戴晓、万学军、严维岗等制做的摇控飞机、一级牵引、一级自由飞、一级橡皮筋动力和弹射飞机飞行成功。此后,还多次进行过飞行表演。1977年,延安地区在延川县召开军事体育工作会议和军事体育比赛时,本县航模队参赛,取得了一级自由飞、一级线操纵、一级橡皮筋动力、一级牵引4个项目的3项冠军和团体总分第1名。1977年到1982年,县航模队4次参加延安地区航模运动会,4次夺得冠军;先后4次代表延安地区参加省航模运动会,取得了一个第3名、一个第4名、三个第5名、一个第6名的成绩。
(三)无线电
1.无线电科技:1979年8月,县航模教练王天寿自行设计装制的扩音、收音、防盗“三用落地式收音机”,参加省青少年无线电科技展出会,获得省青少年科技三等奖,受到省、地、县的奖励。
2.无线电收发报:无线电收发报是本县在1976年才开展起来的项目,从是年到1980年,被列为县业余体育学校训练的重点项目。先后共培训出报务员84名,其中23人达到优秀水平,能熟练地掌握运用长码、短码和通讯用语。县无线电代表队曾两次参加延安地区无线电比赛,均获得男子团体冠军、女子团体冠军和总分第1名的好成绩。还三次代表延安地区参加省运动会,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余保祥、李延岗、范君利三人被选为省优秀运动员,又经过专门训练,于1979年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无线电兰州赛区比赛,为陕西省夺得西北赛区冠军,为了促进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省、地在训练经费、器材等方面均给予支持,曾给宜君调拨了50门无线电训练机、电键、耳机及单个训练器。但是近几年来因人员的变动,这项活动再未开展。
三、文娱活动
传说宋时赵匡胤和云梦山道人王禅曾在棋盘弈棋,遗留有一石板棋盘,故称此地为“大棋盘”。从古到今,中国象棋活动在宜君城乡都比较广泛,逢年过节、农闲、工余时间到处都有下棋者和围观者。过去,这项运动只在民间开展。1970年列入体育竞赛项目后,年年举办象棋比赛,棋艺提高很快。1976年延安地区象棋比赛时,宜君县的张景生获得个人第3名。1985年参加铜川市象棋赛,宜君队获得团体第7名。1986年参加铜川市象棋赛,宜君队获得团体第6名。为了加强对这项活动的领导,是年5月1日成立了“宜君县中国象棋协会”。到1986年时,全县已举办象棋赛九届,近几年来还举办了成年女子组、青少年男、女组赛。从中涌现出了不少棋手。
四、劳卫制达标
1955年,在全县中小学校中普遍推行“劳动卫国制度”和“达到国家锻炼标准”的体育活动。这两项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体育活动,增加了中小学生的体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但由于场地、器材的限制及其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原因,达标率,中学生仅为30%,小学生为20%。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