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线辣椒栽培技术 城关镇农民技术员宋宏才、李发权,与省蔬菜研究所合作,经过数年研究试验,于1965年试验成功线辣椒育苗栽培和烘烤干制技术,不仅亩产由过去50公斤提高到300公斤以上,而且由于及时干燥,变以往隔年上市为当年上市,出口合格率由以往40%提高到90%以上,获得国际市场好评。此项成果1978年荣获省和国家科学大会成果奖,1984年获国家外贸部荣誉证。
蓖麻蚕越冬制种 1977年,农业技术人员穆长杰与寺沟阴家河村科研站合作,通过秋季饲养、冬季保蛹、春季产卵等新技术,使蓖麻蚕越冬制种成为现实,获得1978年渭南地区科学大会成果奖。
玉米丝黑穗病综合防治 1978年,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与种子公司配合,采用抗病品种中单二号,实行轮作倒茬、药物防治、拔除病株等综合措施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获得显著效果。经过五年连续推广防治,此病已基本扑灭。
冬萝卜良种选育 城关镇西街科研站利用天然杂交办法,选育出“国光一号”冬萝卜良种,平均亩产5000公斤以上,1978年获渭南地区科学大会成果奖。
葱头栽培 城关镇北街科研站,在省蔬菜研究所协助下,选用“高桩”良种,通过冬前定植、合理密植、巧施追肥、锄挖结合及综合防治病虫等栽培高产技术,使葱头亩产由以往1500公斤提高到4000公斤以上,1978年获渭南地区科学大会成果奖。
非典型性猪瘟诊断 1979年,全省生猪高热状流行病迅速蔓延,死亡严重,病因不明。本县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通过症状观察、药物临床、病理解剖诊断,细菌分离培养、小白鼠接种继代及兔体免疫试验等综合诊断措施,确认是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非典型性猪瘟”,否定了“无名高热病”的结论。
豇豆高产载培及干制 城关镇北街科研站在省、县农业科研单位协助下,选用“红咀燕”良种和育苗移栽、合理密植(每亩12000株)、巧用肥水、增收秋产、及时采收等措施,1977年创豇豆平均亩产4000公斤全国新纪录。当年,全国豇豆高产技术交流会议在耀召开,推广这一成果。1978年,豇豆高产技术荣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1980年,农艺师封耕田又创豇豆烘烤干制新技术,干制豇豆色味如鲜,久藏不坏,1982年获铜川市科委科技成果二等奖。
大骨节病“干骨后端截骨嵌插矫正术” 县医院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和反复研究,于1983年找到手术治疗晚期大骨节病膝关节畸形途径——“干骨后端截骨嵌插矫正术”,为46名大骨节病患者作了手术,显效率达52%,列为省、市科研项目。
旱地小麦综合栽培技术 1987至1989年,推广新品种14万亩,配方施肥16万亩,两项共增产500多万公斤。
地震测报
历史上的地震,只有震后的简单记载。解放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始有地震预测预报。1978年,县地震办公室成立后,即对1976年防震时保留的28个观测点充实了观测仪器。1981年经过整顿,正式保留12个骨干点(微观点4个,宏观点8个),有观测人员23名(专职13名,兼职10名)。各点观测一日三次,每5日向县上报送日均值一次,每月逢26日集中会商震情一次,每年6月、12月各组织一次观测质量评比活动。
1977年以来,驻耀航空航天部六二三研究所、西北耐火材料厂和耀县水泥厂地震办公室,多次受到省地震局表彰奖励,4名观测人员被评为先进个人。1985年,县地震办公室任增茂与市地震办公室张丙文等完成的土地电、倾斜、应力、地磁4种手段及环境清理评价课题,获省地震局科技成果三等奖。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