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
耀县科学技术委员会 1957年成立,初名科学工作委员会,由中共县委宣传部配备一名干部专管科技工作。1961年改称科学技术组,归县计划委员会领导。1978年元月技术组撤销,成立县科技局。11月改名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科委)至今,属县人民政府职能部门之一。
耀县科学技术协会 1978年11月成立(简称科协),设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由县委领导,是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加上乡镇科协,全县共有会员1350人。1989年,除各级科协外,全县共有农村科技站17个,科技小组205个,并有一批科技示范村、示范户,初步建成县、乡、村、组四级科普网。
专业团体 1980年以来,群众性的学术团体和专业协会纷纷建立。其中学会有农、医、林、园艺、畜牧、兽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护理、会计、花卉、审计、中医、水泥等,会员1159人。协会有养鸡、烤烟、手工业、个体劳动者、珠算、书画、果树、花椒、卫生工作者、科技辅导员等,会员2657人。
科技队伍
人员发展 六十年代以前,政治运动较多,科技人员未能充分发挥专长,科技事业发展缓慢。七十年代,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视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全县首先为历次政治运动中被错误处理的84名科技人员进行平反,重新归队,并为被株连的24名子女安排工作。1979年,贯彻国家科委、民政部《关于调查农村城镇闲散自然科学技术人员的通知》精神,对91人摸底考核,重视就地发挥作用,其中一人被正式录用。1987年,将14名具有大学学历的技术工人转为干部,416名科技人员的农村家属转为城镇户口。同时,解决了34对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提拔了一批优秀科技人员担任行政及事企业单位领导。
1989年,全县科技人员已由1980年1173人增至5033人。其中农业100人,工程313人,经济376人,文教卫生3830人,会计、统计376人,新闻出版18人,播音、公证、档案、律师20人。获得专业技术职称的已有3956人,其中副高级37人,中级761人,初级1470人,技术员1688人。
人才培训 1970年“五七”大学成立后,两年共培训农技、畜牧、林业、卫生、兽医、教育、文艺共7个专业技术人员932人。1979、1980两年,农技校、农机校、农业广播学校、农业中学和教师进修学校,累计培训普通科技人员3500人。此后,王家砭中学改为职业中学,县办职业中学开设电器、基建专业课程,柳林中学附设职业高中班,县科委举办微型电子计算机学习班,企业单位举办专业短期学习班,共培训各种专业技术人员2.7万人。近几年来,除文教、卫生、工交、财贸系统有3000多人参加技术函授和电大学习外,一些企事业单位还选送了一批骨干人员到大专院校深造。
科普工作
科普宣传 六十年代,县广播站开设《科技项目》专题讲座。1983年县科协成立科技放映队,深入农村和机关、学校,放映科教影片、幻灯片。县科委购置科技图书2100册,刊物20多种,供科技人员借阅参考。同时编印《耀县科技》和小麦、油菜、玉米、西瓜、苹果、花椒等作物栽培方法,推广先进技术。县科协编有《科技小报》,已向农村散发3万余份。县农牧局办有《耀县农技》、《畜牧兽医通讯》等油印技术刊物。
此外,自1982年起,县科协还在县政府大门两旁设置永久性“科普画廊”,每月刊出一次每次围绕一个中心,先后刊出医药知识、疫病知识、环境保护、科学小品、自然科学、计划生育等60多期,图文并茂,深受群众欢迎。县文化馆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门前或街道办有宣传橱窗、专栏,不定期介绍文化艺术、科技成果、计划生育政策及优生优育知识。科协举办的科技咨询,先后进行过10多次活动,接待群众11200余人次。
专项普查 1979年,县畜牧站组织20名科技人员对畜禽疫病进行全面普查,共查出猪瘟、猪肺疫、鸡瘟、鸡白痢等传染病15种,寄生虫病105种,中毒病15种。根据普查,及时绘出《疫病分布图》,并制定防治规划。
地方病普查在1970至1982年间,先后4次对大骨节、克山、甲状腺肿大三种地方病进行普查。普查结果,大骨节病除县城外都有发病,发病区占全县总面积86.6%,人口发病率为8.91%。克山病发病率虽小,但发病区涉及10个乡镇。甲状腺肿大发病率,1975年为5.38%,1982年降至0.67%。
林业资源普查与农作物资源、种植普查先后完成于1982年和1983年。
1984、1988年,先后完成草场资源与土地资源普查,分别为畜牧业的发展及国土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引进推广 农业方面,除推广育苗、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外,陆续引进粮、棉、油、菜新品种,更新换代,提纯复壮,使产量迅速得到提高。1986年推广核桃温床嫁接及高换头嫁接技术,成活率达70%以上。1989年引进牛体育黄技术,成功率为100%。
工业方面,主要从八十年代开始引进新工艺、新设备。稠桑果品加工厂生产的苹果、桃、杏等果脯,色鲜味美,含氨基酸16种,1985年被评为陕西省乡镇企业优质营养果品第一名。孙原村东风水泥厂水泥,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乡镇企业水泥质量第一名。1984年,孙原乡洞顶村村民解桂兰与石沟村贺治栋从厦门引进水泥花砖生产技术,产品主要物理性能达到国内同类产品指标,且造价低于水磨石。1985年,县砖瓦厂新建砖坯烘干线与20门轮窑后,每年产砖量已由原来的800万块增至1500万块。1987年,城关镇西街养鸡厂引进罗斯1号、白星布罗等肉用鸡种,已累计向社会提供种鸡、白条鸡近百万只,发展农村饲养户171户,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