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
幼儿体育 始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县城幼稚园的早操、翘板、拍皮球、捉迷藏等简单游戏。解放后,随着幼儿园的发展,幼儿体育设备和活动项目都在不断发展。设备较好的幼儿园,除过滑板、翘板、秋千等一般设备外,尚有转轮椅、三轮童车及小足球等。
全县性的幼儿体育竞赛,始于1981年,时间多在“六一”儿童节前后。共举办了4届儿童运动会,每届参加的运动员均在300人左右,最多的1986年有460人。六二三所近几年举办的母子接力比赛,别开生面,备受家长和儿童欢迎。
中小学体育 明清时,本县儒学设有射圃,教学生练习射箭,是最早的学校体育。光绪三十年(1904),高等小学堂成立后始设体操课。民国十二年(1923),体操改称体育,以整队、步伐为主,也有太极拳、八段锦等武术项目。二十年(1931)前后,始有足球、跳远和短距离赛跑等。抗日时期,又陆续增加单杠、木马、篮球、网球、乒乓球、铅球、铁饼、标枪等活动。
解放后,在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下,体育教学成为重要课程之一,中小学一般都坚持每周有两节体育课,每天有早操、课间操,每周有两次课外体育活动。1953年,国家推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锻炼标准制”(简称劳卫制),经过10年实施,初中学生大多达到少年级标准,部分达到一级标准;高中学生大多达到一级标准,部分达到二级标准。在运动器材方面,小学有跳绳、铁环、皮球、军棋、小足球、羽毛球、康乐球等。重点小学还有乒乓球、篮球、气枪和体操器材。中等学校田径、体操、球类、武术、射击、无线电收发等项训练,场地和器材设备更为优越。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体委重新颁布《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83年,已有耀县中学、北街小学等9所学校成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并在历年青少年及中学生运动会取得较好名次。1986年经过整顿,留下7所以田径为主的传统项目学校。此后,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因素的冲击,学校体育又出现师资缺乏,经费不足等困难。据1987年对29所学校调查,3.42万名学生中,仅有67名体育教师。人均体育经费也由1986年0.2元降至0.19元。体育达标4500人,达标率仅13%。
武术
据民间传说,清咸丰时本县野狐坡人郭从志遍访名师,博采众长,创立郭家拳法,名重一时。同治时三原马额镇武林高手高春明(人称鹞子高三),晚年在富平岔口设馆授徒,邑人张四海、阴玉印、焦文明、胡德禄、安崇正等,为其第一代传人。此后,张四海、安崇正分别在本县北街王家大门和东街马家场设馆收徒,宋士杰、任云章、文加宝、樊中华、秦玉奎、宋存厚、王希真、文志远、张重德、任兆祥、任天贤、张改明、安文杰、宋柏仁等均出其门下。同盟会革命党人井勿幕、胡笠僧、岳西峰等也在安崇正门下学艺。
民国时期,宋士杰在家收徒20余人,并广交武林朋友,切磋技艺。县上又设国术馆,负责全县武术活动。高年级小学亦设武术教练,指导学生习武。
解放后,武术被正式纳入体育项目,在运动会上专场表演,并组织代表队参加省、地运动会或武术表演选拔赛。有3人参加全国武术表演赛,两人载入《陕西省武术拳械录》,一人被选为陕西武术协会委员。1983年县武术协会成立后,通过举办武术夏令营、开办体校武术班等形式广泛吸收少年习武。1986、1988两年,本县少年武术代表队在铜川市青少年运动会上接连夺魁,其中两人被选拔参加省三届青少年运动会。
著名武林人物有:张四海,城内北街人,高家拳第一代传人。清末民初设馆授徒,为本县武术奠基人之一。安崇正(安老三),城内东街人,师从高春明,习武10年,尽得所传。技艺全面,功底深厚,尤以猴拳、醉拳为最。民国十九年(1930),应榆林驻军井岳秀之聘,任武术总教官。宋士杰,城内北街人,高家拳第二代传人。曾获1957年陕西省武术表演二等奖和全国武术比赛三等奖。1959年接受西安武术界邀请担任教练。王希真,城内东街人,亦为高家拳第二代传人。擅猴拳、线锤,民国时任本县国术馆馆长。解放后,指导新秀,不遗余力。1975年,省体委科研所派人为他拍摄拳法照片,为研究陕西武术积存资料。安文杰,城内北街人,安崇正晚年门徒。1957年,获陕西省武术表演全能第三名。1964年,获渭南地区武术运动会长拳第一名。1980年,任省武术协会委员。1983年,任耀县武术协会主席。现任武术协会名誉主席,国家武术二级裁判。《陕西武术拳械录》有录。宋章和,士杰子。幼年随父习武,尽得家传,在学校任教期间,师生随其习武者约计千人。1964年,获渭南地区武术运动会全能第一名,短兵器篥一、长兵器第二,长拳第三名。现任县武术协会主席,国家武术二级裁判。《陕西省武术拳械录》有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