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历史 | 艺术 | 民俗 | 图片 | 线路 | 文物 | 视频 | 出游 | 专题 | 景点 | 特产 | 美食 | 传说 | 吃住 | 休闲 | 交通 | 论坛 | 团购 | 搜索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三秦游
首页 | 西安概况 | 宝鸡概况 | 咸阳概况 | 铜川概况 | 渭南概况 | 延安概况 | 榆林概况 | 汉中概况 | 安康概况 | 商洛概况 | 杨凌概况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武功县概况介绍大全 > 正文

武功县科普活动概况(1)

2012-7-30 13:04:26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第一节 科技宣传
    广播与放映宣传 建国初,本县主要开展破除封建迷信,解放思想,农业科普知识的宣传。1956年县科普协会成立后,全县科普宣传逐步经常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入人心。60~70年代,是广播、幻灯、科教影片宣传科普知识、传递科技信息的高峰时期。据统计,共制作科技幻灯片149套,宣传5100场(次),受教育群众1210万人(次);放映科教影片8000多场(次),观众1800万人(次)。县广播站、各公社广播站每周都设有科技知识专题节目。
    编写书刊宣传 1981年县科委、科协联合办起《武功科技》刊物,到1990年底累计发行32期12万份,刊出资料17500多条,除发到县内各乡(镇)、村和部门、学会外,并向全国200个省、市、县的科委、科协发行。1978年以来,编写的科普书籍有《农作物优良品种》《耳穴治瘫》《流行性出血热预防与治疗》《脑血流图》《晒烟栽培技术》等。
    多种形式培训 1981年以来,驻县农业院、校、科研单位以代理培训、派教师讲课、单项报告会等形式,对本县各级领导、农业干部和农技员进行科技培训,收到了良好效果。1984年县科协与县科委聘请武功农业学校教师阎凤琴举办养鸡技术专题讲座,听众1500多人。并举办缝纫、刺绣、美术、种植、养殖等短期培训班105期,有6100人参加学习。1985年县科协举办广播讲座132次,办科普画廊13期36版,不定期举办作物栽培、植物保护、编织、缝纫、刺绣和农机培训班46期,培训技术骨干13800人。召开科技报告会22次,听众4万多人。1986~1987年,各乡(镇)科普协会和有关单位利用有线广播举办科技专题讲座235次,食用菌培育、养鸡、编织、蔬菜病虫害防治等学习班4期,参加学习的1000余人(次),印发资料310份。1988年县科协会同农委、财政局举办晒红烟、养猪、养鸡、会计函授培训97期,培训学员12000人。1990年县科协与农委合作举办大蒜、辣椒提纯复壮管理技术学习班5期,印发资料5000多份。全县各行政村普遍建起科普文化室、技术学校和广播室。
    开展科技咨询 从1969年起,各乡(镇)农业技术服务部固定专人,开展科技咨询活动。1984年县科协根据农时季节和生产需要,组织科技干部利用古会、物资交流大会开展科技咨询服务75场(次),为群众提供科技信息36条,散发资料1500份。1987年,河道、长宁、游凤、贞元等乡群众栽植的苹果树,病虫害严重,生长不良。县科协及时组织有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向群众传授管理、防治技术。1990年与西北农业大学联系,组织暑假留校学生深入乡村,向群众进行科技咨询服务和辅导。
第二节 科技推广及应用
    杨陵农科城是全省乃至西北五省(区)农、林、水、牧大专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集中的地方,武功具有农业科技成果早期应用推广的优越条件。
    一、良种的推广应用
    小麦 民国27年(1938)前,普遍种“蚂蚱”、“兰花条”。民国28年(1939),西北农学院育成“武功27号”,境内种400亩,后逐年扩大。民国30年(1941),有“陕农7号”、“蓝芒”和西北农作物品种繁殖场新培育的“126”、“60”及“金大2905”等。民国32年(1943)有“金大西北302”、“金大60号”、“西北站2号”,引进国外“碧玉麦”、“金大2419”。
    1949年试行推广“碧蚂1号”、“6028”,1950年试种7000亩。1951年大面积推广,旱地种“碧蚂1号”,水地种“6028”。1957年新品种有“陕农1、2、4、9号”、“武功1、2号”、“尤皮2号”、“生选3号”、“丰收”、“586012—7”、“红农1号”等。1964年秋播296372亩,其中“陕农1号”77486亩,“陕农9号”64608亩,“6028号”44525亩,“陕农2号”32304亩,“陕农4号”19843亩,“陕农16号”10829亩,“内乡”5626亩,“阿夫”4427亩,“57(13)—3”3482亩,“南大(金大)2419”2019亩,“尤皮2号”、“616”、“石家庄407”、“咸农22号”、“尤洛”、“门夫”等约3万多亩。1961年试种西北农学院教授赵洪璋培育成功的“丰产”系列,1964年大面积推广“丰产3号”。从1967年起,小麦主种“丰产3号”,搭配品种有“生选6号”、“矮丰3号”、“武矮”、“郑引”、“谷麦2号”等,还有群众试种“3028”、“184”、“白金光”、“6521—2”等。1977~1978年,西北植物研究所教授李振声培育的“小偃6号”在车站公社营南、史老村试种,亩产450多公斤,引起全县人民重视。1978年后,“小偃6号”大面积推广,每年占全县小麦播种面积的80%~85%。搭配品种有:“7859”、“小偃107”、“7852”、“陕229”、“小偃504”、“84G—6”、“8390”、“西农85”、“咸农151、173”等,并试种“超大穗”、“西农881”、“81168”、“陕160”、“德国吨”等。1990年“小偃6号”占全县播种面积的62.8%,“小偃107”占8%,“咸农”品系占6.2%。年产“小偃6号”纯种180万公斤,省内外求购者络绎不绝,农业部、陕西省确定武功为小麦良种基地县。
    玉米 民国29年(1940)引进“美国黄马牙”,后试种西北农学院培育的“武功白”。1953年引进“辽东白”、“金皇后”、“野鸡红”。1962年全县播种玉米13.5万亩,其中“辽东白”占60%,“金皇后”占16%,“红心黄马牙”占20%,其他占4%。1964年推广双杂交种,1972年本县已成为玉米杂交种调出县。其主要品种有:“武顶1、3号”、“黄白单交”、“陕单7号”、“中单2号”、“白单4号”等。80年代推广“陕单9号”,搭配“户单1号”、“丹玉13号”、“掖单13号、12号、3号”、“陕单11号”等。
    大麦 民国32年(1943),种植西北农学院培育的“310”、“3120”良种。1978年后,引进日本“312号”(六楞)良种。
    豌豆 1953年引入“勃鸽灰”,取代产量较低的“麻豌豆”。1961年引入“白豌豆”。
    稻 民国32年(1943)推广“籼稻”、“黄豆酒稻”。建国初推广“云南白”、“白麻籼”。1958年试种“胜利籼”,后逐步推广。1964年引进“南京1号”,推广“金江矮”、“垦5号”、“陆广旱1、2号”、“黄金稻”等旱地良种。1982年推广杂交种,1985年推广早稻、黑稻、香稻等。
    谷 1965年引种“大红袍”、“朝鲜谷”、“米粒黄”、“70天旱谷”等良种,取代低劣品种“小黄”、“马缰绳”。
    高梁 1962年始种杂交种,先后有“晋杂”、“榆杂”、“原杂10、11、12号”、“反帝1号”、“三尺三”、“平罗娃娃头”、“6304—2”、“气死风”等。
    大豆 民国时期有“一窝蜂”、“八角炸”,民国29年(1940)引种西农“509”、“405”良种。新中国成立后引进“东解1号”、“秦豆2号”,“豫豆5号”、“野选”、“巨丰”等良种。
    油菜 60年代普遍种植“跃进”良种,逐步淘汰土油菜。1972年起,先后有18个品种:“713”、“714”、“铁杆青”、“陕油110”、“7116—3—1”、“7110—1”、“早丰1号”、“71—093”、“67—2”、“羊农1号”、“美油3号”、“7326”、“7315”、“斯班”、“7127”等。90年代以“秦油2号”为主。
    棉花 民国23年(1934),引进美国棉籽(群众称“小洋花”)。民国29年(1940),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在穆家寨、半个城、徐西湾、董家庄等“麦棉合作社”推广德国“斯字”棉,后又引入“517”。新中国成立初引进德国“4B”。1958年引进“岱字”、“爱字棉”、“42号”等。1962年推广“徐州209”、“1818”、“陕棉1、2号”。1977年有“新岱”、“鄂岱”,以“徐州209”为主。以后引入“陕棉4号”、“朝阳1号”、“3765”、“徐州1214”、“287”、“陕401”、“中棉新3号”、“江苏棉1号”、“莘棉5号”、“克1543”、“晋中200”等。80年代后,有“鲁棉1号”、“中棉12号”、“黑山棉”等。
    蔬菜 先后引进“国光1号”、“露头青”、“731”、“杂交丰光”、“杂交丰翅”等白萝卜良种;白菜良种有“山东4号”、“山东7号”、“丰抗70号”、“80—7”、“秦白3号”、“青杂中丰”、“小杂56”等;甘兰有“京丰1号”、“晚丰”、“中甘11号”、“冬宝”、“牛心”、“庆丰”等良种;黄瓜有“津杂2号”、“津研6号”、“长青密刺”、“西农58”等;蕃茄良种引进的有“鲜丰”、“毛粉802”、“早丰”、“早魁”、“西粉”等;大蒜先后引进白皮、红皮、苍蒜等良种。
    二、农业作务技术的推广应用
    50年代推广棉花冷床育苗移栽,60年代推广农作物轮作技术:三年四熟麦豆;13年14熟小麦苜蓿轮作;三年五熟豌豆(或其他夏杂)—小麦、玉米—小麦、玉米(或糜)轮作;六年七熟粮油倒茬:油菜—小麦—小麦,晚秋—豌豆—小麦—小麦;四年六熟粮棉倒茬:棉花(或其他夏杂)—小麦、玉米—小麦、玉米(或谷糜)。70年代,推广应用项目比较广泛,1972年起,推广作物间作套种技术,主要间套形式有小麦玉米、小麦辣椒、麦瓜(西瓜)、麦烟、玉米大豆、玉米油菜、玉米大白菜、玉米大蒜、蒜辣及果园套种花生等。1973年推广小麦田豁点玉米技术。1986年推行粮食(小麦、玉米)规范化栽培。1987年推广晒烟育苗栽培纸钵化、方格化,扩大中晒烟,压缩晚晒烟,稳定单产,提高品级、等级。1990年推广蔬菜加热暖棚育苗技术及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技术。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武功县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黄家河西周墓 武功县岸底遗址 武功县郑家坡遗址
武功县绿野书院 武功县文庙 武功县县署
武功县广元寺 武功县白兔寺 武功县康海祠
武功县太白祠 武功县靳孝谟墓 武功县苏蕙(若兰)墓
武功县王烧台遗址 武功县史家遗址 武功县游凤街遗址
武功县美食 更多
武功县小笼包子
武功县插酥加鸡蛋
武功县小笼包子 武功县插酥加鸡蛋
武功县泡儿油糕 武功县葫芦鸡
武功县普集烧鸡 武功县北韩麻花
武功旗花面
武功县特产 更多
武功县地方特产:辣椒
武功县地方特产:武功大蒜
武功县地方特产:倪 武功县地方特产:北
武功县地方特产:贞 武功县地方特产:普
武功县地方特产:晒 武功县地方特产:武
武功县地方特产:辣
推荐信息  
·商洛市行政区划介绍
·商洛市革命老区介绍
·商洛市历史文化介绍
·商洛市交通通讯介绍
·商洛市概况介绍
·华夏精神故乡—西安概况
·西安四区一港两基地
·西安市交通介绍
·西安市著名人物介绍
·西安市的地域文化
·西安市旅游景点资源简介
·西安市的民间艺术
·西安民俗——关中十大怪
·西安市的历史轨迹
最新更新  
·武功县概况:武功县人口分布
·武功县概况:武功县河流川地
·武功县概况:武功县土地资源
·武功县概况:武功县水文气候
·武功县概况:武功县地形地貌
·武功县概况:武功县民俗风情
·武功县概况:武功县土特名产
·武功县概况:武功县古代人物
·武功县科技人员概况
·武功县科技机构概况
·武功县文化机构概况
·武功县图书概况
·武功县戏剧概况
·武功县电影概况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概况介绍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shaanxi/.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