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利系统
武功县水利勘查设计工作队 1963年3月成立县水电工作队,归农林水牧局管理,后归水电局。1984年8月更名为武功县水利工作队,1985年3月改为现名,编制17人,其中水利科技人员16人,队址在水利局院内。负责县境内水利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灌溉管理等技术。
武功县地下水工作队 1982年5月成立,归水利局管理。1985年3月改名武功县水利资源管理开发部,次年10月又恢复原名,有科技人员7人,其中有中级技术职称的3人。主要职责是凿井施工、机井维修管理、地下水动态观测、地下水资源评价等。
武功县河务工作站 1981年12月成立,归水利局管理,主要负责境内堤防工程的兴建、管理和规划,制定防汛方案,监测水情变化等。有职工14人,站址在渭河八号桥北端东侧。
武功县水产工作站 1972年于渭河北岸县农场内成立武功县渔种场,1974年4月更名为武功县水产工作站,站址迁至武功镇漆水河畔,归水利局管理。1985年3月更名为武功县水产公司,1986年10月恢复水产工作站,有职工19人,主要负责全县渔业的开发及指导各乡(镇)池塘饲养管理。
三、农机系统
武功县农机技术推广站 1973年7月成立武功县农业机械研究所,1984年6月改为现名,有职工10人,站址在县城西郊渭惠渠南。主要任务是研究、制定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计划和规划,推广新技术、新机具,为农户服务,曾三次被评为宝鸡市先进单位,有两项科研成果获陕西省农机局、咸阳市政府奖励。
四、城建系统
武功县环境保护监测监理站 1987年3月成立,归城建环保局管理,有科技人员3人,站址在县城邰城路中段。其职能是对县境内环境污染源和自然生态环境进行监测、监督管理;调查处理环境污染事故、纠纷;征收排污费,开展环境保护科技知识咨询服务等。
武功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1987年3月成立,归城建环保局管理,有职工16人,站址在县城邰城路中段。负责全县范围内的建筑质量监督和所用材料的试验,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监督与测验及建筑物加固质量管理;负责处理建筑工程违章施工、设计、勘查和工程质量事故的仲裁。
五、卫生系统
武功县卫生防疫站 详见第二十九编《卫生、体育》。
武功县计划生育宣传技术站 1983年11月成立武功县计划生育宣传指导站,1984年2月改为现名。归计划生育委员会管理,站址在县城工农路东段,编制36人。主要负责全县计划生育的宣传、节育技术推广应用、药具的管理和发放等。
六、其他系统
武功县标准计量管理所 1975年9月成立,归标准计量局管理,所址位于县城青年路北端,有科技人员19名。主要负责全县度、量、衡器具及压力、仪表等监督检查、检修及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等工作。
武功县乡(镇)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监督站 1986年成立,归乡(镇)企业局管理,位于县城人民路中段乡镇企业局内,有科技人员3人。主要职责:指导乡(镇)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科学方法,帮助企业技术进步,强化质量管理,争创名优产品。
武功县气象局 县境内气象、雨量记载始于民国22年(1933),机构设置不详。民国37年(1948)在柴家嘴设水文站,除观测漆水河流量外,兼记本地气候变化。1954年成立县气象站,设观测点两处:一处在省农科院,一处在普集车站东。1976年初,县气象站迁至县城工农路东段。1987年更名为武功县气象局,主要任务是观测、研究、预报全县气象变化。
武功县地震监测站 1976年8月成立武功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同年12月成立武功县地震办公室,1979年10月撤销,1980年10月恢复,1984年12月又撤销,成立武功县地震监测站。1987年1月恢复武功县地震办公室,与地震监测站一套班子两个牌子,编制5人,属县科委领导。主要职责:负责组织县境内的地震预测、预防工作。1976年在全县建立地震观测站16个,动物、水位宏观哨12个,有专、兼职人员82人。以“三土”(土地电、土地磁、土地倾)为微观测报手段。主要设备有76型地震仪、75—1应力仪、磁力仪、金属摆倾斜仪、水位记录仪、大气电位仪等。1980年与5702厂地震观测站先后研制出地声仪、气敏仪、B射线仪、次声仪等。至1990年有专业测报站3个,群众测报站1个,地下水、动物、气象宏观点4个,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2名。1979年该站在咸阳市地震监测资料评比中获第三名,1990年被评为陕西省地方地震工作先进集体。
武功县科学技术开发中心 1986年3月成立,人员由科委内部调整。1989年以前,由于人员、资金没有落实,一直未开展工作。1990年省科委拨专项扶持资金5万元,县科委派一人兼管。先后在南仁、长宁、武功镇兴办农牧业技术服务部,负责养殖业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和技术咨询、服务、培训,提供资料、设备、药品及产品销售、协调服务等工作。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