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县档案馆
第一节 馆藏
馆藏全部档案资料划分为民国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建国后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及与档案有关的资料等六部分。共138个全宗,29321卷,各种资料8927册。
民国档案是1933年至1949年间形成的,共33个全宗,366卷。其中包括民国时期乾县政府、国民党乾县党部、三青团乾县团部、乾县警察局、乾县邮政局、陕西省第六监狱(在乾县)、乾县保安大队、乾县田赋粮食管理处和乡保、学校等单位的档案。集中反映了民国时期乾县的党、政、军、警、特机构建制及其活动以及人事、民政、教育、户政、粮政、田赋、建设、国防、交通、邮政、商务等方面的情况。其中有反映国民党军队包围陕北解放区的兵力部署、“匪”情报告、军事情报、函件;乾县县政府机构设置、行政区划和行政督导员及其委员花名册;国民党中央、省、专员公署等委员之任命、训令;反映国民党特务组织活动的有关国民党省、县党部及各乡中级人员名单等。另外还有一些反映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照片。
这一时期的档案内容,其史料价值远远超出了本县范围,是研究民国时期乾县乃至陕西历史状况的第一手材料。
革命历史档案 主要是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档案,共2个全宗,77份文件。其主要文件有:中共中央、中共西北局、陕甘宁边区政府西府地委、县地委和乾县地下县委等单位有关乾县调查材料和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支前工作、机构编制、人事任免、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文件资料以及在减租减息、反匪反霸、土地改革等运动中颁布的各种条例、会议讲话、宣传标语口号等。
建国后档案 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等,共计103个全宗,28955卷。
文书档案,起于1949年终于1986年,包括中共乾县委员会及所属各部门,乾县人民政府机关及各职能部门(含省、市有关部门驻乾县单位),被撤销的城关、阳庄、薛禄、王村、杨子、新河、临平、关头、阳峪、注泔区和1955年以前69个乡政府的档案。其内容较系统地反映了本县党、政、群系统的社会实践活动。诸如:土地改革、查田定产、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三反(贪污、浪费、官僚主义)、五反(行贿受贿、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盗窃国家财产)、恢复与发展经济,对农业、商业、工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及整风、反右、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文化大革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整顿农村基层组织、甄别落实干部政策等。
科技档案,主要是乾县农业区划办公室、乾县水泥厂、乾县造纸厂等单位的档案。其内容较系统地反映了本县行政区划、土壤普查、县城农村建设规划、农业区划与农作物种植、林业与果树区划、农机区划、水利资源、水产资源、农业气象灾害、工程地质、机械设备、工业产品等方面的情况,是振兴乾县经济的可靠依据。
专门档案,主要包括人口普查、工业普查、农民家计调查、农业税土地分户清册、职工下放死亡档案;县委党校、工商联、县政协、水泥厂、造纸厂会计档案;县政府监委会、监察室,纪检委党纪、政纪档案及有关照片、录音等。
资料部分 馆藏8000余册资料,其中包括:革命历史资料2种,民国时期资料25种,本县各个朝代的州、县地方志及其他书刊资料255种。
地方志有:明代嘉靖四年(1525)《乾州志》、崇祯六年(1633)《乾州志》、清代雍正五年(1727) 《重修陕西乾州志》、光绪十一年(1885) 《乾州志稿》、民国30年(1941)范紫东编《乾县新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0年新编《乾县县志初稿》。
馆藏资糌中本县在各个时期编纂的史料成品有:《乾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49~1987年)、《中共乾县简史》(草稿)、《乾县著名烈士事略》(初稿)、《乾县大事记回忆录》(初稿)、《乾县土改运动情况汇集》、《发展多种经营资料汇编》、《棉花增产技术资料》、《养猪资料汇编》、《乾县警察局机构沿革与人事更迭资料》、《乾县各级政权设置、分布、演变情况资料》、《乾县三青团组织机构与人事更迭资料》、《乾县国民党组织机构及人事变更情况资料》、《乾县特务组织机构及人事变更情况资料》、《乾县政区历史沿革》(草稿)、《乾县社会经济概况》(初稿)、《乾县基本情况》(初稿)、《乾县气候资料》、《乾县十年成就》、《乾县科学技术研究革新资料》、《乾县十年资料汇集》、《乾县农业区划报告汇集》、《乾县行政区划代码》、《乾县党政机关历史沿革与领导更迭资料》、《中共乾县党组织与党员发展概况资料》。
上述资料与档案相互佐证,互为补充,其史料价值不容忽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