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教师培训
一、离职进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邠州师范附设“义务教育师资训练班”,调训在职教员。每期6月,共办9期。民国三十年(1941),“义务教育师资训练班”改称“国民教育师资训练班”<简称“师训班”>。民国三十一年(1942),邠县中学附设“师训班”,招收学员52名。民国三十四年(1945),邠师“师训班”又改称“师范班”,邠中“师范班”改称“简师班”,培训小学教员。
建国后,1949年,选送优秀中小学教师赴西安师范学校培训,选调完小教导主任、优秀教师在邠中“简师班”培训。1952年,选送15名青年教师去岐山“中、初师速成班”学习。1956年,8名教师在乾师等校培训。1973年,在彬中设专班,以半年时间培训出一批英语教师。1981年,县文教局在彬中举办为期1年的历史、地理教师培训班,培养史地教师27名。1985~1987年,选送107名中、小学教师到省、市教育学院、中央讲师团进修培训,选送30名小学教师到彬师进修,又代培小学体育教师19名,中学政治教师28名。
二、集中培训
50~70年代,每年暑期举办全县教师培训会,进行政治教育和业务辅导。1956年暑假,举办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班,推动小学普通话教学。1973年暑期,各学区举办业务学习班,抽调中学教师辅导小学教师,各学区建立教学辅导网,定领导、定辅导员、定时间、定活动内容、定期检查,重点辅导语文、算术和拼音。1988~1990年暑期,以乡镇为单位举办教师学习会,学政治、学业务,整顿纪律。
三、自学和函授
1952年,工农子女大量入学,小学教师严重不足。为此,在各完小增设助理教师,由资历较深、知识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导师,指导培养。经半年或1年培训试教,能胜任工作的由校长报请县文教科以正式教师资格派用。至1956年,全县培养助教28名。1953年,教师除“教什么课,学什么课”外,还有计划地被组织起来学习教育理论。1979年,从44名自学先进分子中树立了10名先进典型。为鼓励教师自学,函授毕业的中、小学公、民办教师享受同等学力的待遇,高、中师函授毕业者发给书报费。1983年11月,召开“自学经验交流会”,表彰奖励24名自学先进教师。1985年5月,召开小学教师自学经验交流会,20名教师交流了经验,85名教师受到奖励。1986年,进行教材教法测验,全县1739名小学教职工中,有98.5%的教师取得教材教法合格证书。1987年,600余名中小学教师首次参加专业合格证书考试。
从1956年起,每年都有中学教师参加函授学习。1956~1966年,本县教师函授由乾县师范学校直接管理。1979年后季聘请刘俊望、黄金来、舒德干等知名教师为高师数学、语文、化学兼职教师,开始独立进行高、中师函授教学。1986年,全县设北极、城关、龙高3个教学点,进行面授辅导。1987年8月,成立函授站,主管高、中师函授教学,由市教育局函授部负责招生、教学等工作,县站负责中师函授、教学、高、中师学籍管理。函授站配备中师语文、数学教师3名。至1 989年底,已建立高师本科、专科和中师函授教育网,培养高师本科毕业生48名,中师毕业生463名;正在学习的高师学员21名,中师学员240名。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