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民教育
民国十七年(1928)三月,成立民众教育委员会,督导社会教育。在县城东街、西街、南街以及水帘洞建立平民学校6处,学生134名。学习内容是识字和珠算。其后,一些大村的初小附设平民学校,但学生不多。民国三十一年(1942),成立民众教育馆,负责督导全县民众教育。民国三十四年(1945),各乡中心小学增设民教主任1员,督导该乡民众教育工作。城内办起3处妇女识字班,各有学员二三十名。学习内容除识字外,还有算术、音乐,并有民众课本1至4册。农村也办民教班、识字班,但时有时无。
建国后,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识字运动,1949—1950年全县共办冬学、夜校、妇女识字班142处,入学7625名,占全县人口的6%。1951年增至980处,入学2.59万名。1952年,在冬学、夜校、妇女识字班的基础上,开办经常性的民校,至年底,全县办起63处,69班,有学员4094名。1953年,县上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为正副主任的5人扫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干部3名,举办了166人的冬学教师学习会,培训扫盲骨干力量,同时确定各完小校长具体负责各区乡的扫盲工作。经整顿,全县有冬学278处,学员3795名;民校63处,学员2918名,农民、市民识字班10个,学员173名。1954年,贯彻中央“积极组织农民常年学习”的精神,创办常年民校13处,15班,学员459名;专职教师4名,群众教员16名,辅导员13名;课本为统一编印的《农民识字课本》(1—4册),学习内容主要为识字,写大小字,记日记。1955年,农民业余教育坚持“不忙大学,小忙少学,大忙放学”的原则,全县参加扫盲班(组)学员达到19797名,其中妇女8526名;业余教师576名。1956年,全县有文盲、半文盲6.05万人,占青壮年的90%。1957年,创办农民业余学校后,使525人脱盲,190名青年转入高小学习。10月6日,召开首次扫盲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团县委代表团中央授予1956年扫盲积极分子王英哲金质奖章1枚。1958年出现了“扫盲跃进”,扫盲情况多有浮夸。1959年,设工农教育视导室。11月1日,召开3000余人的扫盲广播誓师动员大会,出现了“万人教、全民学”的热潮。至年底,办起扫盲班566处,参加学习者7.24万名;业余扫盲380处,入学7819名;全县有3.39万人脱盲;太峪公社获得省模范红旗。1960年,全县业余学习人数达6. 648万名。1961年业余教育以拼音识字为中心,个别社队开展政治、文化、技术“三合一”的冬季业余教育;上半年,全县有扫盲班117个,学员9356名;业余小学79处,学员4477名;业余中学24个,学员188名;红专“三合一”业校51处,学员2625名。1962年,全县各类扫盲业余学校132个,参加学习者3297名。1963年,全县识字班151个,业余小学班43个,业余初中班33个,高中自学小组11个,农业技术班1个,共有学员4194名。1964年,参加学习人数达到9139名。1965年,有扫盲识字班192处,入学2.1万名;业余小学232处,入学4758名;业余中学91处,入学1737名;高中自学小组25个,参加学习者206名;“三合一”业校38处,入学836名;学习毛主席著作小组188处,参加学习者1992名;贫下中农讲习所10处,参加学习433名;业余师范学校1处,参加进修的耕读、民办教师34名;常年民校由5处发展到39处;全县入学人数3.15万名。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农民业余教育受到冲击。1971年,全县青壮年中,有70.9%的人是文盲或半文盲。
1978年,县革委会为各公社配备了业余教育专干,公社为150个大队配备了专职扫盲民办教师;各公社对文盲逐个登记建档;全县办农民识字夜校523处,参加学习者1.4万名,动员返校少年儿童4057名;至年底,有2174名文盲变成半文盲,593人脱盲;2个大队,8个生产队达到脱盲标准。1979年,146名教师兼任公社扫盲教师,编发了1400字的《农村扫盲识字课本》。1980年,成立工农教育委员会,各社(镇)都办起了农(居)民业余学校(班),入学1.75万名;办业余小学(班)42处,参加学习者1488名;办业余中学(班)3处,参加学习者45名;办农民技术学校(班)79处,参加学习者7313名。1981至1984年,农民业余教育由单纯的扫盲识字向学习农村实用技术转变,办各种形式的技术短训班138期,受培训1.1万人次;办广播讲座、专题报告15(期)次,参加学习者1.9万人次。是年2187名脱盲。
从1985年开始,大力发展农民技术教育,提出“文盲、科盲一齐扫”的口号,各乡镇及76个村办起农民技术学校,各乡村适时举办烤烟、药材、油菜、小麦、蔬菜、果树、养鸡、养牛、养兔、化肥使用、作物病虫防治、缝纫、刺绣等培训班;利用广播、板报辅导,送农技资料到户。到年底,全县12至40岁的人口中,文盲、半文盲2.4万名,占青壮年总数的17%,1986年,7643名脱盲,文盲率降至11.4%。1987年,被评为“陕西省农民教育先进县”。是年,办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7所,村农技校41所;举办果树、养兔、烤烟技术培训班151期,参加学习者2.12万人次。1988年,本县被评为“咸阳市农民教育和农技校先进县”。全县19个乡镇全部建起农技校,有教室71间,兼职教师53名;举办各种类型的实用技术培训班289期,受培训3150人次;脱盲2309名,文盲降至9.4%。至1990年,农民中,小学文化程度者达8.6万名,初中程度者4.65万名,高中程度者9307名,大专程度者46名;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者100余名。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