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推广应用
本县科学技术的推广始于50年代,当时对耕作制度、品种改良、化肥使用、植物保护、畜禽良种和新式农机具进行了大力推广(见《农牧志》)。80年代后,加强科技辐射,提高了工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其主要技术推广应用项目有:
旱塬地膜玉米增产原理及高产栽培技术推广 地膜玉米栽培是一项新兴的农业技术,具有增温、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病虫害;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成倍增产等优点。由于本县的自然特点,在玉米生产中存在着春季低温干旱,中期“卡脖旱”,后期低温多雨,产量低而不稳的现状。1987~1988年,县农林牧综合试验站进行地膜玉米栽培对比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479.7公斤和746公斤,比露地玉米分别增产221.7公斤和370公斤。增产率86%、98%。1989年,全县推广地膜玉米2874亩,亩产630公斤,比露地玉米亩增产260公斤,全县增产747.24吨,是本县增产粮食的主要途径。
油菜病毒病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1980年,县农技站技术干部毛焕斌、裴敬献、魏更森等人在香庙、新民地区开始点面调查,试验示范2126亩,摸索出以调整播期为主,辅以加大密度、增施肥料、药剂拌种和苗期防虫的油菜病毒病综合防治等措施,并进行了综合防治措施的推广。5年来,使发病率由1980年的12%逐年降至1985年的0.5%。多年来,严重影响油菜生产的病毒病得到有效控制。从1981至1985年,累计挽回油菜籽损失107.2万斤,折合人民币50.4万元。
玉米制种基地的建立与推广 1984年初,县种子公司在拜家河良种场、城关镇、水帘、炭店、香庙乡等9村772个专业户建立玉米制种基地1040.9亩,产种30.7万斤。其中“中单2号”692亩,产种21.5万斤。“户单1号”348.9亩,产种9.2万斤,平均亩产295.1斤。所产种籽均达到国颁二级标准以上,纯度97.6%,净度98.9%,发芽率96.1%,水分13.2%。总产值14.65万元,获纯利1.2万元。1985年推广61440亩,亩增产100斤,增产粮食614万斤,增加产值70·61万元。
节能灶的改进与推广 本县空腔节能灶从1982年开始试验改进成型。全县用户2000户。1983年11月,县科委进行了测试鉴定。空腔节能灶外形与当地旧式灶相同,主要改进了炉墙结构。一是改炉体内部为空腔;二是设制拦火墙,将炉腔分为高低温两个区。经测试,用块煤1.3斤,水温3℃,经7分钟烧开水23斤。比当地老式灶节煤40~50%,5口之家,日烧煤仅用3.5斤。此外,灶型结构简单,砌1灶用砖20块,土坯50块,插板1副,5×5寸0.5毫米的铁皮1块。1984年全面推开后,群众反映良好,既清洁卫生又操作方便。
冬解1号大豆示范推广 县农林牧综合试验站根据本县麦秋比例失调、作物种类单一、复种指数低、土地用养不配套等问题,于1984年从阎良引进高产、优质、早熟、抗逆性强的冬解1号夏播大豆,在本县南、北塬进行多点试验示范。1985年示范面积150亩,亩产200斤。1986年全面推广,最高亩产300斤。
柿蒂虫的观察及防治推广 柿子树是本县主要干果树种。1989年有资源5.3万亩,其中壮龄挂果树4万亩,年产鲜果248.5万斤。多年来,由于柿蒂虫及其它病虫的危害,使果实提前变软脱落。经县森防站1年的观察、防治试验,掌握了该虫发生规律及其有效防治措施。1989年扩大隗治面积3300亩,在“伏旱”严重、降水特少的情况下,收获鲜柿297万斤,增值40.8万元。
平板仪闭合导线在村镇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 直接用平板仪闭合导线建立图解图根控制网测绘村镇地形图,适宜于技术薄弱的村镇地形图测绘。这对于未进行控制测量的县城,作小区规划时,是一种应急测图方法。1982年后,县城建局工程师徐宏运应用此法测绘新民、北极、太峪、龙高等18个乡镇的地形图。同时,测绘县城十字1:500比例尺的地形图、县自来水厂1:500比例尺地形图。2图均被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制订彬县规划时采用。此文发表于1987年3月国家城乡建设环保部主办的《城乡测绘》杂志第1期。
薄壁沉井人工挖孔在大桥工程中的应用 彬县火石嘴泾河大桥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水温、地质条件,用薄壁沉井人工挖孔灌注桩,及减水剂、竖直滑模,引用高频震动器的方法,既起到防渗水、护井壁的作用,又起到井内外泥砂隔离作用,为浇筑水下砼创造了良好条件,防止了断桩及浇灌水下砼卡管现象的发生,节约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工期提前18个月,节省资金100万元。此项技术由县泾河大桥指挥部、县交通局工程技术人员樊永钧、张存喜、杨新文、武宏录共同实施。
玉米硫酸锌拌种试验与推广 1984年,县农技站技术人员孙芳年、池金强、黄民忠等人分别在香庙、新堡子等乡进行了锌肥不同施用方法、不同施用量的试验。同时又在西坡乡曹村进行玉米硫酸锌拌种最佳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方法以拌种效果最佳,增产幅度7.2~25.6%,比浸种增产4.4%,花叶病降低80%。拌种最佳用量为每斤抻子用硫酸锌2克,加水35克。据新民、北极、香庙、水口、韩家等5处示范田调查,双棒率提高了3.3%,千粒重增加1.6克,增产率9.5%。当年推广面积48050亩,增产192万斤,增值22.08万元。1985年推广2万亩,增产94.4万斤,增产率为6.7~12.5%。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