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农村体育
本县自古以来就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如下象棋、搭方、拔河、跳绳、举重、赛跑、登山、游泳(凫水)、荡秋千、踢毽子、玩锁石、放风筝、打毛蛋等;逢节日举行耍社火、走高跷、跑竹马、跑旱船、耍狮子、舞龙灯等。清末,练武之风甚盛,县城西门外设有考武校场,3年开科选考1次,一些富家子弟为应科举考取秀才、举人、进士而练武习棒。不少江湖游客也浪游本地,练武传教或卖艺谋生。民国时期,“大刀连三”、“长矛连二”、白兆辉的残锤和风摩纽丝棍等颇有名气。
建国后,农村群众业余体育活动有组织地进行,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日益增多,运动项目逐渐增加,水平也不断提高。1959年,举行首届全民运动会,20个农民代表队260余名队员参加了比赛。比赛项目有篮球、拔河等。1964年举行第二届全民运动会,26个农民代表队310名队员参赛。比赛的项目有篮球、射击、投弹、拔河等。1956年,全县有127个篮球队。永乐公社13个生产大队都有篮球场。1973年,举办农民篮球运动会,分北极、新民、水口、城关等4个赛区进行,28个农民代表队340名队员参赛。1975年,全县分北极、新民、水口等3个赛区举办农民篮球运动会,38个农民代表队457名队员参赛。1978年,群众体育活动异常活跃,组织男女篮球队、乒乓球队和武术队比赛,仅表演即有87场。1979年,配合战备,全民学游泳、学投掷、练习射击。1984年,社队分别建立了文化站和文化室。广大农民群众利用节日和劳动之余,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体育竞赛和传统性的体育娱乐活动。
1986年,各乡镇的多数村有体育活动场地,开展篮球、乒乓球、拔河、下象棋等活动。至1990年,城关、新民、北极、永乐、水口、龙高等乡镇都多次举办农民体育运动会,农村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第五节 职工体育
从1950年起,机关单位职工以篮球为主的体育活动即开展起来,先后组成“彬中”、“公安”、“邮电”、“紫光”、“白鸽”、“银鹰”等篮球队,多在业余时间组织活动,单位之间经常开展比赛。同时,机关打乒乓球、克郎球、做广播体操和下象棋、打扑克等文化娱乐活动也比较活跃。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职工体育活动也是快马加鞭,邠县办起体育学院,县机关职工干部100余人参加学习,历时半年。进入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体育活动处于低潮。1962年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恢复,职工文体活动逐渐活跃,县级机关、工矿、企事业单位除了组织篮球队外,有的还组织了乒乓球、排球、羽毛球、象棋、体操等代表队,开展活动与比赛。同时,普遍坚持早操、工间操、跑步、气功、太极拳等锻炼活动。每逢重大节日开展篮球、排球、乒乓球、象棋、拔河、射击、田径、航模等体育竞赛。1964年,举行第二届全民运动会,职工代表队有229人参加了篮球、田径等项目的比赛。
1979年后,职工体育活动日趋活跃。从1984年开始,机关单位把体育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来抓,促进了职工体育活动的开展。许多单位增添体育器材,开辟运动场地,坚持经常性的球类、棋类、田径、广播操、太极拳、气功等活动。机关、厂矿的院落、体育场、公路上每天都有男女职工在进行各种健身活动。1990年,彬县农业银行举办“农村储蓄杯篮球赛”,参赛代表队13个156人。
第六节 老年·幼儿体育
一、老年体育
1985年7月,本县成立老年体育协会,会员以离退休干部职工为主,其次是城镇居民和农民。参加活动人数120余人。老年体协成立后,根据老年人体育活动特点,聘请了5名义务兼职体育辅导员,进行辅导和训练。老年体育活动以体育场、环城公路、环山公路、紫薇山为场地,利用早晨和下午开展门球、广播操、爬山、跑慢步、太极拳、气功、太极剑、象棋、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的体育活动。
1985~1986两年,举办了两期气功、太极剑辅导学习班,120人参加学习。尔后每年9月 9日老年节定期举行门球、象棋等项目的比赛活动。1986至1990年,先后4次参加咸阳市举办的老年门球赛,分获男女团体第一、二、五、四名。彬县老年体育协会,1989~1990年两次被省、市老年人体育协会评为先进单位。
二、幼儿体育
建国后,本县体育工作从儿童抓起。1965年,县体委、文教局、妇联、团委于“六一”联合举办首届幼儿运动会,比赛项目有大型团体操、打花棍、舞蹈等。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体育出现了新局面。全县350个幼儿班,普遍开展儿童游戏、体操、武术、田径、滚铁环等项目的幼儿体育锻炼活动。1985~1986年,体委、妇联、团委、文教局等单位举办了两届幼儿运动会,参加运动会的幼儿运动员有100余人,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7岁。参赛项目有25米往返跑、三轮车、运球、舞蹈、唱歌等。县幼儿园在两届幼儿运动会上获第一名,西街幼儿园、北街幼儿园分别获第二名和第三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