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巡回医疗
1954年以后,每年都根据需要组织部分医务人员,下乡串村,进行巡回医疗工作。特别是每年夏收季节,都定时组织夏收巡回医疗,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场边院落,送医送药,防病治病,同时宣传卫生知识,对农村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至今这种制度一直坚持不懈,平均每年治病1500人次以上,施行手术(含节育手术)60多例。
第七节 援外医疗
1972年,选派县医院外科护士高芳艳(女),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援外医疗队,赴苏丹国从事医疗事业两年。1983年,又选派县医院副院长、外科医师马凤起再次参加赴苏丹国援外医疗两年。1987年5月到1989年5月,县医院主管检验师白康宁奉派参加赴苏丹国援外医疗两年。他们在国外,充分发挥国际主义精神,深得苏丹人民的欢迎。
70年代以后,本县支援省内外地区,抢救重危病人、防治大面积流行疾病,从未间断。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后,接收唐山地震伤病员101人,经两个多月精心治疗,全部康复。1977年以马耀荣、刘承义、房殿义、李艾芳、张慈云等组成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队,赴周至县协助防治地甲病,一个月时间,共做切除手术122例。1979年10月和1984年11月,以李永义、周凤义、赵崇仁等组成出血热防治医疗队,先后两次赴户县、武功县防治流行出血热。1984年3月,组成13人的计划生育手术队,支援延安地区富县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施行各种计划生育手术共1771例。
第八节 医学教育
一、医卫学校:
建国后,县境内先后设有陕西省中医学校、咸阳地区三原县卫生学校、咸阳市职工卫生学校、中医学院三原函授站、三原县卫生学校等。省中医学校和咸阳地区卫生学校分别于1970年和1983年先后迁出。属本县创办的只有三原县卫生进修学校。
1951年5月,县卫生院附设了初级医护人员训练班,培训助理护士。1958年大跃进时,在训练班的基础上,改为学校建制,名三原县医学院,后改为卫生学校。1960年,经省卫生厅批准,成为正式医卫中专性质,参加全省卫生中专统一招生考试。同年7月,招收医士专业班3个,100名学生,学制规定3年。1962年,精简机构,学校撤销。
1980年,县人民政府决定恢复三原卫校。学校任务主要是短期培训卫生医疗系统在职初级卫生技术人员和乡村医生,以及卫生医疗单位干部职工待业子女就业前的职业教育,实际上是一个附属于县医院的职业教育单位。
中医学院三原函授站,1981年设立,站址在中医医院院内,由县卫生局和中医医院共同管理。第一期中医专科,学制4年,招收本县学员27人,毕业后均达到中医师水平。1985年9月,举办第二期中医专科,招攸泾阳、淳化等县及本县学员24人。
一、专业学习班:
建国以后,本县卫生部门委托县医院举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学习班,培养初级卫生医务人员。从1951年开始至1985年,共举办14种专业学习班,其中有“助理护士学习班”,“助理助产士学习班”,“中西医结合学习班”;“针灸训练班”,“半医半农训练班”,“护理药剂班”,“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班”,“医学基础学习班”,“检验学习班”,“中药调剂班”,“乡村医生提高班”,“护理提高班”,“医士提高班”等。这些学习班,最长时间为2年,最短时间3个月。至1990年先后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47名。
三、外出进修:
建国后,本县选派部分在职卫生医疗人员到外地医院、医学院校等处进修,以培养各类专业技术骨干。从1960年至1985年,外出进修人员302人(次),其中1981—1985年184人,进修专业主要有中药、针灸、医学基础、麻醉、内科、外科、妇产、中医骨科、中医、检验、放射、护理、西药调剂、西医儿科、传染病、肛肠、同位素、理疗、心电图、超声波、B超、工业卫生、卫生宣传、医院管理等。
四、中医带徒:
从1956年开始,县境内有一定声望,经验丰富、医术精湛的老中医带徒教医。至1990年,共有4名老中医带徒14人。被带者已学成出师,其中有的已成为县医院、县中医院的主治中医师。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