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报刊
《自生民报》,民国二十六年(1937)2月创刊,后改为《新生民报》。经费由县政府及商会补助。民国二十八年(1939)停刊。
《咸阳新报》,民国二十八年(1939)10月1日创刊,为咸阳县政府所办。该报为三日刊。
《咸阳民报》,民国三十六年(1947)7月创刊。
《咸阳县报》,1956年元旦创刊,由原中共咸阳县委主办,也是陕西省委宣传部在全省试办的第一个县报。每周两刊,篇幅为8开2版,1957年改为每周3刊。
《咸阳市报》于1958年5月2日创刊,由原中共咸阳市委主办,每旬逢“2、5、8”出版。
1959年元月1日,《咸阳县报》、《咸阳市报》合并为《咸阳日报》。1961年10月停刊。
第二节 广播、电视
1951年元月,咸阳县成立收音站。195C年该站撤销,随即在仪凤南街成立了县广播站。同年12月,原咸阳市广播站成立。1958年,县、市两站合并,统称为咸阳市广播站。1966年改称咸阳市东方红广播站。1978年,恢复咸阳市广播站名称。1984年,咸阳市改为秦都区后,该站改名为秦都区广播站。同年11月,区广播电视局成立,与区广播站为一套编制。1987年秦都、渭城分区后,区广播电视局、广播站原名称、编制未变。
基层放大站 从1958年到1969年,全市16个农村人民公社,都建立了放大站。1977年到1979年,城内3个公社也相继建立了放大站。1987年到1990年,秦都区9个乡,乡乡有放大站。
广播设备 原咸阳县、市广播站建立之初,均有500瓦特扩大机及播音器、话筒、收音机和电唱机等广播器材。县、市两站合并后,有扩大机3部,631型录音机4台,远程牌收音机2台,输出电流1700瓦特。1963年,新增上海控制台1部,600瓦特扩大机1部,输出盘和配电盘各1个。1967年,购回灵敏度较高,可以接收卫星讯号的收音机1台。1990年,又先后购置了500瓦特和1000瓦特扩大机各1台,100瓦特电视差转机1台。各放大站一般都配有500瓦特扩大机1台,150瓦特扩大机1台,还有前机、话筒、录音机、电唱机、高音喇叭等。
网络、喇叭 咸阳县广播站建站初期,借用邮电线路向各乡传送讯号。1956年底,架设线路270公里,入户喇叭4500只,全县各乡村基本上实现了广播专线化。县、市两站合并后,集中进行了联站工作,把全市51个工厂、企业的广播站与市站联结起来,形成了以市广播站为中心的遍及全市城乡 的完整广播网络,实现了队队通广播。进入80年代,广播线杆全部更换为水泥杆。
1987年分区后,秦都区修复了因拓宽西兰公路渭河桥南陈杨寨段而迁移的原广播干线工程,又完成了铁路电气化的4处电缆穿越工程。
1989年,渭滨、古渡、马泉3个乡自筹资金9万多元,用于有线广播事业,使少数处于瘫痪状态的线路,得到修复和延伸。
技术革新 1973年9月,咸阳市广播站建立自动控制研制小组。1974年,市站和基层各放大站安装自动控制柜。各基层敕大站机房实现了音频自动开关、人拉开关、时钟开关、自动倒闸、自动调压、机器超负荷保护、用户设备自动 保护等。
1979年至1980年,技术革新小组又将原来的交流音频信号自动开机,改为直流自动开机。
电视 本辖区电视机兴起于1968年,从单位到个人,从城区到农村,从黑白到彩色基本普及。到1990年,电视机已达37500台。1981年,驻咸各单位集资,在今区政府办公楼建立电视差转台。1987年,省电视发射塔和咸阳电视台建立,差转台遂自行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