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民间传统体育丰富多样,历史悠久,大都寓智力游戏、趣味竞技和体力活动于一体,为广大群众尤其青少年所喜爱。
打猎,古时称狩猎。境内一些工厂职工,利用 工余时间,结伴到野外打猎。
盯方,农村普遍流行。方有四方、六方、七方等形式。方格就地画成,两人对弈,各持土、石、小块或枝叶,草梗为数,最后以数目的多少分胜奂。
拔河,是一种比力量、比意志,不受环境影响的全年性集体运动项目。在机关、学校、工厂、农村普遍开展。
浮水,俗称“打浇水”,即游泳。每逢夏秋两季,居住在渭、沣河两岸的青年,常在河中戏水、游泳。
骑马打仗,是郊区少年儿童模仿古时骑士对阵交战的一种民间体育游戏。游戏时3人1组,2人手拉手作马,1人坐在马上当“骑士”。双方摆阵后,3人高喊“冲呀”、“杀呀”!冲向对方,两马对垒碰撞,“骑士”在马上撕拉,被拉下马者为输方。
抓子,也叫抓蛋,是区内塬上农村女孩子十分喜爱的一项民间传统体育,子用瓦块磨成戢用石子、杏核(音hú)代替,2—3人一起在地上抛抓玩耍。
老鹰抓小鸡,在郊区农村小孩子中较为流行。选1人为“老鹰”,1人为“老鸡”,其余为“小鸡”。老鹰扑抓小鸡,老鸡保护小鸡,来回往复,躲避老鹰的追逐,直到抓完为止。
踢踺子,在中小学学生中最为普遍,女生尤为喜欢。踺子是用布或皮子缝裹小铜钱为底座,垂直固定一细圆管,上插一束鸡毛即成。踢法多种:有盘踢、拐踢、蹦踢、间踢等,用脚向里、外、前、后踢起踺子。现已发展为两人或多人对踢,十分好看。
斗鸡,是小孩子单脚跳的一种运动。一脚站地,一腿盘膝,手托脚腕,单足跳跃,用盘屈之膝互相冲撞,以击落或击倒对方为胜。可2人互斗,也可1人连斗几人。
摔跤,在农村青少年中多见。没有什么时间和特定的动作,以把对方摔倒为胜。可以手足并用,运用大致有抱腿、抱腰、缠腿、勾腿、挑腿等。
打秋千,又称荡秋千。在农村,每年清明节前后,村口树下多绑有秋千,男女长幼皆能荡之,尤以姑娘们最为喜爱。
放风筝,是城乡一种传统体育。清明节前后,大人、小孩在田间、郊外、田径场等地放风筝,风筝式样繁多,一线在手,空中飘飞,悠哉美哉。
跳绳,是在城乡男女青少年喜爱的一种民间体育活动。有长绳和短绳之分,短绳可单人跳或双人跳,长绳则为集体跳。
五禽戏,是汉代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戏耍的动作而编的一种保健体操。原套路失传,年长的爱好者,重新编排了一套五禽戏,形象逼真,生动活泼,有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作用。
举石锁,石锁用石凿成,中间有握手处,因形似古铜锁而得名。明清两代,武举人考试就有举石科目。石锁重量大小不一,有300斤、250斤、200斤等。举法一般有抓举和摆举,还有正掷、反掷、跨掷、背掷等。民国时期到现在,农村一些男青壮年经常在练。
跳皮筋,因不受场地、季节、人数等限制,在本辖区城乡流行甚广。皮筋是用橡胶制成细条,长短无规定,一般为3米左右。跳法有挑、勾、踩、跨、摆、绕、掏、压、踢等,跳跃形式很多,主要可分为单人跳和集体跳。
拳术,清末民初陕西武林中的四大名家之一“黑虎”邢三,晚年在咸阳收徒授艺,创立了陕西邢家拳。邢家拳在咸阳的第一代传人是秦都区大泉人赵武。其人性豪爽,喜交游,以大小六合枪著称,人称神枪赵武。邢家拳在咸阳的第三代传人是秦都区克侍村的张九三。张曾著有《九三拳腿秘诀》。张九三的徒弟有秦都区两寺渡村冯建勋、下帝王村魏尚文、府阳村宁志俊等。1953年7月,两寺渡冯俊骥、冯志勤等代表咸阳县参加陕西省直属县、市体育武术选手拔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名。之后,又代表陕西省参加西北区民族形式的运动大会。1954年,赴天津参加全国武术表演,还专门到北京为国家领导人献技。
气功,境内气功始于60年代。1960年,陕西中医学院派主治医师田家农去上海学习,回来后开设了气功专题课,从此气功在境内扎根。1980年11月,陕西中医学院气功研究室成立,次年在学院设立病床,开设气功疗病。1988年,本区成立养生体育咨询中心,在渭滨公园内建立个人和集体气功辅导站,开展普及工作。鹤翔桩、一字弹、大雁功、智悟气功等已为广大气功爱好者所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