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区地处秦至隋初历代王朝京畿,文化积淀颇深,其发展与现状,无不与传统文化,特别是汉、唐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清末民初外地移民的迁入,异地文化与本地传统文化的融合,使本地文化从形式到内容更富地区特色。
西安解放后,各类文化组织普遍建立,业余剧团、读报组、秧歌队、黑板报、识字班等边区文化的特有形式,迅即传遍未央现境,电影放映、有线广播亦随即兴起,域内文化事业生机盎然。
50年代前期,现域的农村即陆续建立以苏联“红角”①为模式的农村俱乐部,围绕各个不同时期中心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50年代中期,区内群众文化活动已进入自编、自演、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新阶段。
“大跃进”时期,群众文化活动得到普遍深入的发展。但因受盲目跃进的错误影响,文化工作也走过一段弯路,一度曾出现“人人作诗、人人绘画、人人唱歌、人人跳舞”,文化“大跃进”,大放文化“卫星”,大办公社文工团和建立公社音乐学院、戏剧学院、体育学院、美术学院、科学研究院等不切实际的做法。
60年代,文化事业被卷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之中。“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事业机构被撤销,干部被下放,设施被毁坏,农村俱乐部改名“革命文化室”。
1980年以后,文化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设立区广播电视局和区广播电台,恢复区文化馆、电影公司,成立区图书馆,建起未央影剧院,增设文物管理所、文化市场管委会等机构。各乡镇街道成立文化(中心)站。85%以上村(居)委会建立了文化室。广播、电视、音像、书刊市场等逐步普及,服务于经济建设及人民生活。
①苏联基层群众文化组织的专用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