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988年,经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查明本县有各类文物点362处,其中古遗址168处,古墓葬14处,古建筑24处,石刻149处,近代建筑1处,其它文物点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0处。
县境内文物主要有;1.仰韶、龙山、商周、秦汉等古遗址,分布境内河流台阶地上,分布密集,其中以“周原遗址”最为著名,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佛教名刹法门寺和寺内真身宝塔,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青铜器,从汉代至今,屡有出土,故本县以“青铜器之乡”而闻名中外。4.以县城城隍庙、元代清真观玉清殿为代表的古建筑群。5.古陵墓,如隋文帝泰陵、汉伏波将军马援墓、汉史学家班固墓等。6.历代石刻。7.馆藏的铜镜、古币、古印章、金银器、玉石器、青铜器、陶瓷器、骨蚌器、铅锡器、铁器等,约万件。8.革命文物,如烈士陵园等。
建国前,境内文物大量散失,许多珍贵文物被破坏。清光绪十六年(1890),法门镇任家出土西周一窖藏青铜器120余件,大部分流失国外(见《美帝国主义劫掠我国殷周青铜器集录》),少部分存于国内文博单位。北洋政府至民国政府统治时期,破坏现象尤甚,军阀、土匪肆意盗掘掠抢,平民偶得宝器,即招灭顶之灾。
建国后,国务院、省、县人民政府分别公布了文物保护单位。1956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陕西省考古所、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简称省文管会)多次来本县考古调查和发掘,取得重要收获。1960—1962年,在“周原遗址”发掘齐家村西周铜器窖藏,出土铜器39件。1972—1975年在本县、岐山“周原遗址”建立考古工作站,开展文物保护和清理发掘工作。1976年3月在国家文物局倡议和省文化厅领导下,成立“陕西周原文物保护与发掘领导小组”;同时省文管会与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及宝鸡市、岐山、本县博物馆联合成立“陕西周原考古队”,清理发掘西周遗址和墓葬,出土召陈西周宫室建筑基址、甲骨文和微史家族青铜器103件等,是我国西周考古重大成果和突破性的发现。1986和1991年西北大学考古专业发掘案板遗址,1986年北京大学考古系发掘益家堡遗址,对研究龙山文化和商周文化关系有重要意义。1987年2月,省、市、县三级组成“法门寺考古队”,发掘清理法门寺塔基,揭开千年古刹藏宝的秘密,地宫中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稀世珍宝。
1949年建国以来,人民政府颁布一系列保护文物的政策法令。1950年本县建立文化馆兼管文物事业,当时仅从事一般性征集、保护工作。1978年成立周原扶风文管所。1981年县博物馆分设。1989年建成法门寺博物馆。1986年6月1日,县文博单位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