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卫生保健
第一节 妇幼保健
1957年,全县建立接生站107个,有接生员124人,培训旧产婆456人。各地段医院、乡(镇)卫生院配有兼职妇幼人员18人,基本形成妇幼保健网。1985年县妇幼保健站有工作人员10名。除有一般器械外,尚有50党安X光机、电冰箱、恒温箱、显微镜、婴儿馆、婴儿箱等大、中型器械。该站除指导全县妇幼卫生、儿童保健工作外,开展门诊、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指导、接生及妇科病的查治等。
一、妇女病
本县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有宫颈炎、阴道炎、子宫脱垂、尿漏等。1962~1983年,先后8次在133191妇女中查有患者30293人,患病率22.7%,治疗22559人,治愈15225人。
1960年前后连续几年困难时期,妇女劳动强度大,身体虚弱,子宫脱垂、闭经等疾病均有发生。省卫生、财政厅拔专款4500元免费治疗。1962年查出子宫脱垂736人,采用针灸、中草药等治疗,治疗率27%;闭经99人,治疗率80.8%。1978年全面普查已婚和60岁以下妇女,66509人中患病15808人,其中子宫脱垂178人,用药物、上托、手术治疗,治愈率50%;尿漏4人,手术治疗3人。1980年重点开展子宫脱垂防治,查出患者116人,药物治疗77人,有效率达98%;上托与服药116人,有效率达90%;对药物、上托效果不佳者10人,施行手术,均获痊愈。
二、推广新法接生
建国前,本县妇女临产靠产婆经验接生,造成母婴双亡者甚多。民国三十二年(1943),县卫生院、绛帐卫生所采用新法助产,但对象多是富户。
建国初1950年,广泛宣传新法接生,同时为农村培训接生员。新店乡五郡村田玉兰被县、地、省树为模范接生员,于1952年3月,出席了西北行政区卫生部召开的卫生评模大会,被评为丙等卫生劳动模范。至1960年全县16个公社均办起产院。1972年以来,县卫生局又为各大队医疗站配备了接生和计划生育器械,促进了新法接生的普及。
三、儿童保健
1952年始开展工作。1960年县卫生院配合妇联分别在绛帐公社春光大队、城关公社北街大队创办母子康乐园。1979年分期分批检查儿童健康,对12岁以下70217名儿童免费服药驱虫。
1988年全县推行儿童计划免疫保险制度。当年全县有0至7岁儿童58232人,实保儿童53286人,保偿率91.5%;1989年应保偿54006人,实保48632人,保偿率90.0%;1990年应保儿童56426人,实保54167人,保偿率96%。由于该项工作成绩显著,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表扬。
第二节 学校保健
一、学校保健机构
1957年先后在扶风、绛帐、豆会、杏林高中建立医疗室。1981年午井、天度职中和县教师进修学校成立医疗室,各配备校医1名。从事日常疾病诊治,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定期检查学生健康状况,并兼任生理卫生课教学。
二、保健活动
1974年,县防疫站对城关公社的扶东、南台,天度公社的闫东等8所小学,1000余名学生进行儿童生理正常值的调查。
1978年县防疫站对五泉公社毕公学校178名学生进行寄生虫感染状况调查,发现感染率64%。后在城关“五七”中学调查,发现感染率16.7%。
1979年县防疫站对绛帐公社的春光,段家公社的段家,城关公社的“五七”,法门公社的法门4所中、小学校7863名学生进行视力、沙眼、色盲、身高、体重、坐高、胸围、呼吸差、脂肪9项生理正常值的调查,发现学生视力减退率高达9.83%,自觉异常率2.86%,视力减退情况基本随年龄、年级增长而增加,女性高于男性,城镇高于乡村。胸围、呼吸差较1974年有所减少。视力减退的主要原因是教室采光系数差,学生不注意锻炼体质,忽视视力保护。之后,县采取措施,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眼保健操活动,提高了眼保质量。
1981年采取计量作业法,对绛帐西街小学、城关“五七”中学、法门八年制学校1300名学生进行疲劳状态测定。
1982年对绛帐高中、段家初中,太白庙小学、绛帐车站小学、东西湾八年制学校、段家小学6所学校2659名学生牙齿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发病率21.6%。是年,对杏林、午井两所十年制学校2725名学生脊柱弯曲状态进行调查,查出患者861人,占受检人数31.6%。1983年,对城关北街小学和城关幼儿园291名儿童作锡克斯试验,判定阳性率34.7%。
1982年开始给全县85564名中、小学生建立“健康档案”。
1986至1990年,本县在学生中主要开展沙眼调查、健康体检、服药驱虫、视力保护、建筑设施调查以及健康教育等卫生保健工作。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