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民间秘方及中药
至1990年,本县已搜集到的主要方剂有:
一、胎前产后神效方
来源于法门寺东北2里路的唐代兵部尚书杨珣之路碑(立于建和乡石碑村)。碑文以问答形式载有61种疾病的治则和方剂。所列方剂,今存古医著中未见,屡经临床试治,效果良好。剂方早被人抄录,碑文字迹被毁,无法辨认。本届修志中,段家乡谷家寨村谷启中老中医献出家藏清咸丰年间木刻《法门寺石碑胎前产后神效方》此录其要。
“胎前三十二问答”:
“二问:胎前保养,宜用何药?”
“答曰:宜用紫苏饮,四物汤加减。当归1钱、川芎8分、白芍7分、香附1钱、枳壳8分、苏根6分、前胡8分、知母8分、黄芩8分、砂仁1钱、陈皮6分、甘草3分。水煎服。”
“八问:胎前鼻血不止,何以治之?”
“答曰:胎前鼻血不止,则堕胎;若产后鼻出血者不治。胎前鼻血,宜服后方:
犀角1钱、生地8分、黄芩8分、山桅8分、阿胶1钱、当归8分、粟壳1钱、桔根7分、白芍5分,水煎服。”
“十七问:胎前忽患腹痛,不可忍,何以治之?”
“答曰:此气不顺也,宜服后方:陈皮6分、枳壳4分、木香6分、乌药5分、茯苓4分、甘草4分、厚朴5分、苏根5分、砂仁8分、青皮5分、白术5分、黄芩4分、山桅5分、香附8分。水煎服。”
“产后三十二问答:”
“一问:产后禁用何药?”
“答曰:白芍、升麻、柴胡、山桅、黄芩、黄柏、紫苏、麻黄、党参、白术、黄芪之类及一切寒凉药不用。”
“三问:产后胎衣不下,何以治之?”
“答曰:精气攻入衣中,粘带不能坠落,宜服后方:
朴硝1钱、贝母1钱、生蒲黄8分、牛膝8分、当归1钱、红花7分、香附4分、甘草4分、丹皮6分、陈皮4分、山楂肉6分、威灵仙6分。童便引,水煎服。”
“三十二问:产后遍身疼痛,何以治之?”
“答曰:可服后方:
当归1钱、川芎8分、赤芍5分、生地8分、丹皮6分、香附7分、甘草6分、茯苓6分、陈皮4分、续断5分、秦艽5分、红花5分、木香5分。”
二、牛黄丸
相传明崇祯年间,有一喇嘛云游至本县黄堆一带,某日,偶病于许家村前庙中,被村人许志恒先祖接回疗养。愈后,献以“牛黄丸”方剂酬谢。用之,果有良效。许家自此经营1所中药铺,将此方自制成丸剂,销往各地。至清代,许家药销本县、岐山、麟游、乾县以至甘肃省华亭、武都等地。延传至今,盛名不衰,人称“许家药”。
牛黄、麝香、僵蚕、全蝎(取刺)、巴豆霜、硃砂、辰砂。研成细末,用面糊和黄酒搅拌均匀,制成丸剂,晒干待服。
此方适应于抽风昏迷、牙关紧闭、颈项张直、角弓反张、双目上视、疾壅气促、小便失禁、大便秘结、口干舌燥、面赤唇红、烦燥紧叫、脉象弦数、指纹青紫、舌苔黄厚等症。
三、皂矾丸
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一道士云游绛帐等地,为人治病,讲授教化。某日来至大马坡村(今上宋乡),突患病,被村人魏效仁先祖救回,请医诊治。数日病愈,告辞转归,传授“皂矾丸”一方,以示感谢。魏得此方,经多次试治,奏效。传以后嗣,至今约130余载,久负盛名,俗称:“大马坡治黄娃药”。此药畅销本县、武功、周至、眉县一带,时至今日,求购此药者络绎不绝。
皂矾3斤、沙罐文(农村接铧尖时装溶碎铁的容器)15个、猪胎盘7个(放在新瓦片上文火焙干),再加砂仁、鸡内金若干两。
将皂矾放在铁锅内,上扣盖碗1个,用稀泥密封,文火烧之,听到干鸣声、闻得水泡声,待无声音时,晾冷取出,研成细末。再分别将皂矾和沙罐文研成细末,由少而多慢慢掺合,待呈出瓦蓝色即可。之后,再将五味药合为一体研成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粒状,装入瓶内待用。
主治面黄肌瘦、精神不振、午后潮热、食欲减退、肝脾肿大、腹部痞满、时吐时泻、掌心发烧、应眠不宁、脉象沉滑、舌苔浊腻、指纹淡滞。
四、五郡膏药
民国十八年(1929),本县新店乡五郡西村刘巨全在眉县某中药铺学徒期间,偶得治疗外科疮伤的秘方一则,即辞业回家自制其药,摆摊设点出售,应用者无不效应。随即名扬周边。本县、眉县、岐山等地患者慕名远来,与日俱增,兰州、平凉药商亦常来订货。挂牌署名,至今已传三代,其孙刘靖承继承祖业,自制自售,誉不减昔。
山甲、天麻、当归、川芎、羌活、川乌、草乌、杜仲、毛姜、木瓜、白芷、灵仙、牛膝、生地、土元、僵蚕、独活、白附子、全蝎、土茯苓、钩丁、乌蛇、鳖甲、苍术、苦参、自然铜。
将药投入若干斤火麻油内,文火煎熬若干小时,取出药渣,再次煎熬几小时,最后加入适量黄丹,搅拌均匀即可。
煎熬时,药与油煎至滴水成珠为度。黄丹用量,夏天宜多,使其膏药硬度偏强;冬天宜少,使其膏药硬度偏弱,方可保证效验。
敷前将药用冷水浸泡化软,涂在干净的白布片上,即敷患处。此方用于烧伤、烫伤、冻疮、刀伤以及痒痛等症。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