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历史 | 艺术 | 民俗 | 图片 | 线路 | 文物 | 视频 | 出游 | 专题 | 景点 | 特产 | 美食 | 传说 | 吃住 | 休闲 | 交通 | 论坛 | 团购 | 搜索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三秦游
首页 | 西安概况 | 宝鸡概况 | 咸阳概况 | 铜川概况 | 渭南概况 | 延安概况 | 榆林概况 | 汉中概况 | 安康概况 | 商洛概况 | 杨凌概况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扶风县概况介绍大全 > 正文

扶风县卫生概况(1)

2012-7-25 11:20:50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第一章 现状和问题
    建国后,本县医疗卫生事业有大的发展。至1990年,其现状和问题是:
    一、全县有乡以上医疗卫生机构32个,村组医疗室203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72人,个体开业人员102人,农民医务人员500人,总计1374人;病床1071张。
    二、烈性传染疾病中,9种未再发生,8种得到严格控制,发病率下降,治愈率提高。一般伤、病可以及时就近治愈,疫病预防能及时进行。妇幼保健、学校保健、职工保健均能正常开展,儿童保健获世界卫生组织表扬;全民的卫生意识较前大有增强,爱国卫生活动能持续开展。
    三、专业医务人员分布率:县城55.7%,乡(镇)44.3%。
    四、县北野河地区有大骨节地方病患者,虽经多方治疗,但至今不明病因,暂难对症用药。
    五、县财力不足,卫生经费难敷支出,医疗单位政策性亏损较大,影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全县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尚在探索阶段。
第二章 卫生机构
    民国前,本县民众医治疾病全赖中医。民国十九年(1930),县灾童教养院成立,西医张寿山(河北省人)在院内设立医务室,用西药为灾童和院外贫民治病,是为西医传入本县之始。二十二年(1933),县城岳家巷人岳平藩回乡,在县城东大街开设“平藩诊所”,是为本县人掌握西医术、用西药为民众治病之首创。之后,有本籍或外籍从旧军队转业的军医亦来县设立西医诊所。
    二十九年(1940),省卫生防疫处批准本县成立扶风县城镇卫生所。所址县城东大街龙王庙内(今服务楼址)。三十三年(1944)三月更名扶风县卫生院。是年,省卫生防疫处批准成立绛帐卫生所,所址绛帐镇北城门楼。三十七年(1948)因经费困难,自行解散。至三十八年(1949),县有中、西医药人员232人,药铺(店)82家,西医诊所36处以及县卫生院和绛帐卫生所。
    建国初,县有各类医疗单位(院、所)26处,其中联合诊所18个;区卫生所7个;县卫生院1所,卫生技术人员88人。至1985年有医疗单位34所。1990年增至37所,有床位1071张,医务人员100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74人。
    医疗单位中,县级医院2个,床位300张;地段医院6个,床位216;集体卫生院11个,床位111;其它部门卫生所、室13个,床位444;城镇个体开业医生102人,农村医疗室203个,农民医务人员500人。另有县卫生防疫站等5个预防研究单位。
第一节 医疗单位
    一、县级医院
    1.县人民医院。前身扶风县卫生院。建国后1949年11月3日,改名人民卫生院。代院长王钧昌。隶属县人民政府民政科管理。院址由龙王庙迁至县中街(今院址),负责全县医疗、防疫和代管卫生行政事宜。1961年更名县人民医院。
    技术力量。建院初,卫生技术人员8人,1962年34人,1976年68人,其中中医师3人,西医师13人。1985年169人,至1990年200人,其中中医师5人,含中医主治医师1人;西医师47人,含西医主治医师16人;副主任医师5人;护师8人,含护师主管1人;中药师1人;西药师5人,含西药主管1人;检验师4人,含检验主管1人。
    科室设置。1953年开始分科门诊,设内、外、妇、儿、眼科。至1985年,有各类科室18个: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传染科、五官科、中医科、口腔科、急诊科、药械科、检验科、预防保健科、放射科、财务科、总务科、医务科、手术室、办公室。1988年增设功能检查科。
    医疗设备。建院初,有显微镜1架及下腹部手术刀包。后逐步增加各种中、大型医疗设备560种。至1990年,病床增至200张。购置了胃镜、胃电图、体外反播器、X影像增强器、脑血流图等40余种现代化医疗器械。固定资产300余万元。
    房屋建设。1953年院内建筑面积370平方米。1954年新建办公室、仓库、手术室289平方米。1966年国家投资13万元,新建门诊楼880平方米。1979年国家投资100万元,新建门诊、住院、医技、教学楼6545平方米。至1990年,建筑面积15302平方米,比1953年增加14932平方米。
    医疗技术。由原来对常见病诊治和简单的手术治疗,逐步发展到能对各种传染病、多发病等危、重患者抢救治疗,进行腹部、胸部及脑部手术医治。1987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心包穿刺和全层植皮等手术治疗项目。
    2.县中医医院。前身城关卫生院,1979年扩建而成。
    技术力量。建院初,卫生技术人员13人,1979年25人,1990年102人,其中:中医师23人,含主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3人;西医师8人,含主治医师2人;护师2人;中药师2人;西药师1人。
    科室设置。建院初有西医外科、中西药房及中西医3个科室。1985年有各类科室21个。中医有内、儿、妇、外、肛肠、针灸等科室;西医有内、妇、牙、注射等科室。医疗技术室有放射、检验、心电图、超声波、药剂科、以及护理部。并设总务科、院办公室。1988年为了发展中西医结合增设了男性病科。1989年建立了理疗等医技科室,扩大了医疗范围。
    医疗设备。建院初,仅有听诊器、血压计等小型器械。1980年设有病床30张。至1985年增设病床50张,新添200毫安X光机1台,显微镜2架,心电图机、超声波机、牙科电动机、牙钻机、主体电动机各1台,牙科手刀包1套。至1990年,有病床100张,国家统配了B超、胃镜等10余种医疗器械。
    房屋建设。1977年以前,典赁私改街房作为院地。1978年国家投资9.5万元,在县城东关沿西宝公路东侧新建了门诊、住院楼1353平方米。至1990年,建筑面积3680.6平方米。
    医疗技术。建院时,中西医仅能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1985年能防治和修复疑难病、疽、疖、疔、痛肿、牙病、小儿麻痹、偏瘫及内科杂病。
    二、地段医院
    前身为各区卫生所,后更名卫生院。1974年8月,将天度、法门、召公、杏林、午井、绛帐6个卫生院更名地段医院。将原天度卫生院所属野河分院分出,增设了野河地段医院,1985年随野河乡建置撤销。
    技术力量。1952年区卫生所时期,有卫生技术员36人,其中西医士21人。1963年卫生院时期,有卫生技术人员56人,其中中医师3人,西医师5人,西医士30人。至1990年,卫生技术人员184人,其中中医师13人,含中医主治医师2人;西医师35人,含西医主治医师7人;护师4人;中药师3人;西药师11人;检验师4人。
    科室设置。卫生所时期,内、外、妇等科疾病诊治同在1室。卫生院时期,设有内、外、妇、中医等科,有简易病床。1990年各地段医院均分设门诊部、住院部,下设内、外、妇、五官、中医、检验、放射、药剂、手术、供应等科室。
    医疗设备。卫生所初期,仅有简单的手术刀、剪、镊、注射器、消毒锅等器械。至1990年,各地段医院普遍有X光机、万能手术床、显微镜、心电图机、超声波、冰箱、烤箱等中、大型器械。床位由1973年的123张增至216张。
    医疗技术。卫生所初期能防治一般疾病,此后技术逐步提高,除能诊治急性病、危重病外,并能进行上、下腹部手术、计划生育手术;透视、化验、拍片、造影以及生物、血型化验等。
    三、乡(镇)卫生院(所)
    从1952年开始,先后在各城镇和人口稠密的村庄建立了18个中西医联合诊所。1958年8月,为了便利群众就近治病,将15个联合诊所改名农村医院。1962年整顿后,更名人民公社卫生院。1972年12月,撤销6个卫生所,与当地卫生院合并。至1985年有黄堆、南阳、建和、新店、太白、段家、揉谷、绛帐、上宋卫生院;鲁马、豆村两个卫生所,共计11个院(所)。
    技术力量。1963年有卫生技术人员57人,其中中医士19人;西医士21人;中药剂士6人;西药剂员4人。1973年有卫生技术人员69人,其中中医士17人;西医士28人;中药剂士7人;西药剂员6人。至1990年有卫生技术员94人,其中中医师7人;西医师14人;护师2人;西药师1人。
    科室设置。1952年仅分中、西医两科。1985年设有中医内科,西医内、外、妇科,化验、注射、手术、计划生育指导室,中、西医药房以及门诊、住院两部等,有病床111张。
    医疗设备。1973年前主要有:显微镜、高压消毒锅、腹部刀包、计划生育4种手术刀包等。1973年后逐步增置。至1990年有X光机、显微镜、手术床、产床、乙、丙、丁手术包、氧气筒、手术无影灯、电动吸引器、电动离心机、电热恒温培养箱、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电冰箱,男、女结扎及外科、妇科各类手术器械。
    房屋建设。联合诊所时,大多利用庙宇、祠堂、戏楼、教堂及租典民房开业。1958年后,自筹资金和国家补助相结合,改建、新建或扩建卫生院(所),至1990年,11个卫生院(所)投资33万元,建筑总面积8307平方米。其中9个院的医疗生活用房基本得到解决。
    医疗技术。建院初,医术一般,对一些急性、危重、疑难病症难以医治。后随技术力量的增加,逐步开展了对急、慢性肾炎,急、慢性肝炎,肺心病、小儿肺炎、菌痢、大叶性肺炎、急性肠胃炎的诊断和治疗,并能施行计划生育手术。
    四、农村卫生所、站(合作医疗站)
    1969年元月前,全县16个公社209个大队办有保健站或卫生室。1969年上半年陆续将站、室改办为合作医疗站,群众一般疾病不出村即能医治,实行免费、半免费或全收费等经营形式。1985年一律由这些所(室)的“赤脚”医生(不脱产的农村医生,产生于“文化大革命”中)集体或个人承包。
    技术力量。1969年农村医生477人。1976年“赤脚”医生670人。1985年乡村医生540人,平均每个卫生所(室)2至3名。
    医疗设备。创办初,多数保健站仅有血压计、听诊器等。经历年添置,至1990年,各所均有消毒锅、外科手术刀包及手术床等。
    医疗技术。开初各站、室仅能治疗常见病和开展疾病预防。后逐步开展多发病的治疗和外科疖、疽、疮的治疗以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
    五、厂矿、学校及省、市驻县医疗单位
    建国后,在县境内建立的省、市工厂、学校和县属工厂、学校等单位陆续建起职工医院、卫生所或医务室。至1985年,有14个医疗单位,即:省胜利厂职工医院、市绛帐福利院卫生所、省聚粮农场卫生室、宝鸡峡管理局医务室、省通讯电缆厂医务室,省扶风氮肥厂医务室,县水泵厂、毛巾厂、砖厂医务室,扶风、杏林、豆会、绛帐高中及教师进修学校医务室。至1990年,设病床452张,有工作人员21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4人。
    六、中医药铺及西医诊所
    民国三十八年(1949),县有中西医从业人员232人,其中开铺兼行医者35人、坐堂开方者37人、在家行医者100人、摆摊设点者7人、走乡串村者29人、其他方式行医者24人。开设西医诊所行医61人。全县共有中药铺(店)82个,其中城镇70个,乡村12个。
    建国后,由于先后成立各区卫生所及以后实行的合作医疗,大部分个体开业医生被吸收到大队医疗站,极少数因受“左”的政策影响而停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个体医生全部恢复医业。至1990年,全县经批准颁证的中西医诊所有4处,个体开业人员102人,其中中医师1人、西医师3人、其他技师1人;中医士59人、西医士20人、其他中医18人。

[1] [2] [3] [4] [5] [6]  下一页


编辑:秦人
扶风县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法门寺
扶风县法门寺塔 扶风县地主庄园 温玉珊公馆 扶风县乔山
扶风县文庙 扶风县多贤书院 扶风县县衙
扶风县县城 扶风县其它寺庙 扶风县温泉山庙
扶风县净光寺 扶风县龙泉寺 扶风县凤泉寺
扶风县天合寺 扶风县清真观 扶风法门寺文化景区
扶风县美食 更多
扶风县民间小吃:扶风一口香
扶风县民间小吃:扶风烙面皮
扶风县民间小吃:扶 扶风县民间小吃:扶
扶风鹿糕馍
扶风县特产 更多
扶风鹿羔馍
扶风鹿羔馍
推荐信息  
·商洛市行政区划介绍
·商洛市革命老区介绍
·商洛市历史文化介绍
·商洛市交通通讯介绍
·商洛市概况介绍
·华夏精神故乡—西安概况
·西安四区一港两基地
·西安市交通介绍
·西安市著名人物介绍
·西安市的地域文化
·西安市旅游景点资源简介
·西安市的民间艺术
·西安民俗——关中十大怪
·西安市的历史轨迹
最新更新  
·扶风县体育活动设施概况
·扶风县体育活动概况
·扶风县体育竞赛水平概况
·扶风县体育队伍概况
·扶风县大事记(截至1989年)
·扶风县人民生活概况介绍
·扶风县社会保障和福利
·扶风县旧风劣俗
·扶风县优良风尚
·扶风县佛教介绍
·扶风县道教介绍
·扶风县伊斯兰教介绍
·扶风县天主教介绍
·扶风县基督教介绍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概况介绍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shaanxi/.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