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城乡自发开展文化活动。活动内容以戏曲、社火、锣鼓为主。
1949年,开始有组织地进行城乡文化活动,活动内容变化很大。5月20日,本县解放时,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剧社纷纷排演节目,以示庆贺并表达喜悦之情。泾干中学演出的《刘胡兰》、云阳小学演出的《白毛女》、茶工剧团演出的《河神娶妻》,将城乡文化活动推向高潮。
1958年,城乡文化活动主要围绕“大跃进”写、画、演、唱。农村、城镇的墙头纷纷开辟黑板报,到处可见“卫星”上天的字画。多数大队建有综合性群众组织——俱乐部。
50—60年代,组织幻灯宣传,多数大队建立幻灯放映小组。至1967年底,全县有放映小组110个。
1966—1971年,城乡大搞“红海洋”、“语录塔”,演唱“样板戏”,跳“忠字舞”,学“小靳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停止。
1972—1976年,配合各种运动,多次举办“阶级斗争”、“农业学大寨”成果综合展览和农村社队民主理财专题展览。
1984年,县文艺协会、书画协会、花卉协会、戏剧协会先后成立,促进了城乡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至1989年,全县共举办各类展览81期,展出各种图片、组画513套计2700余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