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19年(1930),县教育科在老市场设阅览室,订有《中央日报》《西北文化日报》《大公报》和700余册图书供群众阅览。民国26年(1937),宾阳乡联保处在县东门外玉皇阁设阅览室一处,订有报纸数份,两年后停办。同时期,城南公园、鲁桥镇南街设阅览室各1处,延续至1948年。
建国后,县文化馆开展图书阅览,除报刊在馆内陈列阅览外,还开展个人借阅和集体借阅,并备有文化担和图书流动箱送书下乡,支持当时各乡镇的读书小组。因发放借书证时未收保证金,致使图书丢失现象严重。1980年6月1日,县图书馆正式开放,制定条例,规定每周开放48小时,年发展有证读者200名,每个借书证收保证金3元。1980至1990年,共发展有证读者2000余人,平均每天到馆30多人(次),借阅图书30多册。图书馆阅览室设座位60多个。1980年至1990年,订阅各种国内报纸40至50份之间,刊物保持在200至300种,报纸自由阅览,杂志实行半开架借阅,每本收押金1元。1982年以前,图书馆设在城隍庙内,每天来往读者络绎不绝,室内座无虚席。据统计1980年1月至6月,共接待读者23000多人(次),平均每天接待200人次,借阅刊物300多册次。1982年4月迁至新合巷以后,因馆址偏僻,读者锐减。
1980年开办寒暑假少年儿童阅览室,当年接待小读者8615人(次),平均每天200多人(次),借阅图书700多册。1982至1984年,图书馆又协助六个乡镇文化站开展暑假少儿阅览活动。1981年图书馆被评为陕西省农村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省妇联赠少儿读物40多册,县文教局每年拨给少儿阅览室300~500元的活动经费。
图书馆有“学习园地”“科技知识”等专栏,公布新书目,介绍新书内容;同时举行读者座谈会,讲座会,阅读心得、体会交流会;举办少儿古诗背诵、读书演讲会、诗歌朗诵会、少年儿童成语故事会;开展中学生智力竞赛活动。1987年以来,举办过五次科技书刊展览,每次10天,展期每天阅览和摘抄资料的读者达300多人(次)。
1979年建馆时,咸阳地区文化局拨款1万元作经费使用。从1980年起由县财政拨款,每年拨业务费3000~5000元。在使用方面,每年购书费1000元,报刊费2000余元,陕西省文化厅拨古籍整理、保管费累计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