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创作辅导及文艺批评 1972年以前,本县创作辅导多采取座谈会或讲座会形式。此后,文化馆开始举办各类创作学习班,作者带作品一面学习,一面修改,每年2—4次。1972至1975年,多次举办综合创作学习班、故事创作学习班,戏剧、音乐学习班,由辅导干部从理论到实践进行辅导,修改作品。1975年以后,多次邀请专业作家做辅导报告,以提高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写作水平为辅导重点。进入$0年代,一批作者陆续在省内外文艺刊物上发表了较多的优秀作品。 1973年,文化馆创办内部交流文艺刊物《习作》,为业余作者开辟园地。许多从不知名的作者,由此脱颖而出。1974年,《习作》发表了红原厂干部张兴轩的散文《延安人的胸怀》。1975年,《咸阳文艺》转载《西安日报》和《陕西文艺》对该文的批判文章,上级文化部门负责人专程来本县追查《习作》刊登的背景,迫使主管文化的县领导人表态。接着,全县文化、教育界对其进行批判,《习作》和广播站都发表和广播了批判文章,有的学校还办批判专栏,将文艺批评搞成了政治批判,《习作》和《咸阳文艺》因此而停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延安人的胸怀》及作者恢复名誉。 近年来,本县文艺遵循“双百”方针,开展正常评论,多在《三原报》及市、省报纸发表。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