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民间妇女热爱刺绣,俗称扎花。图案精美,针扎细密,配色协调,绚丽多彩。装饰衣物,美化生活。刺绣物品有帽、鞋、鞋垫、袜底、裹肚、被单、床围、枕头、枕套以及烟袋、香包、书包,还有狗、猫、虎等小巧玲珑的布玩具。尤以新婚洞房的门帘、枕头、床围,无不精心刺绣。孩子弥月、过岁、端午节及春节,亲戚之间以童帽、童鞋及裹肚、“耍活”互相馈赠,必不可少。刺绣图案有并蒂莲花、鸳鸯戏水、鱼儿闹莲、莲生桂(贵)枝(子)、月圆花好,还有五毒(蛇、蝎、壁虎、蟾蜍、蜈蚣)等,取吉祥如意、驱邪避毒之意,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县城附近以戴家岭等村妇女刺绣居多,手艺妙巧,美观大方。从80年代起,县妇联宣传倡导,举办展览,交流技艺,使刺绣向商品生产转化。
剪纸。剪纸是较为普遍的民俗艺术。巧妇擅长,传统性强。俗语谓“生养女子要巧的,石溜牡丹会铰的”。民间岁时节令,交往礼义,都盛行剪纸。内容多是五谷六畜、十二属相、多子石榴、骑虎胖娃等。凝聚着人们祈求渴望丰收平安,夫妻美满,家庭和睦,以及儿童幸福成长,老人健康长寿。一般都贴于顶棚、墙壁、床围和窗户(俗称窗花)。或作为刺绣纸样,或馈赠亲友。图案朴素,线条流畅,手法随意,生动传神。彭公乡孝村妇女赵秋蛾,年届古稀,仍飞剪生花,技艺独到。凡她看到想到的花卉虫鱼、飞禽走兽和新人新事,都能信手剪出,栩栩如生。1981年参加咸阳市剪纸美术展览,评为甲等奖。1983年参加西安美协迎春剪纸作品比赛,获二等奖。1991年在首届全国民族民间剪纸大赛中,她的作品又获三等奖。全县多次举办剪纸表演、展览、评选活动,涌现出的剪纸能手还有宇自长、文谷绒和陈风林等。
花馍。民间传统习惯做各式花馍。用面团捏塑人物、花鸟、虫鱼,蒸熟后调涂色素。春节用状似猪、羊的花馍做献贡,祭祀神灵。元宵节用状似十二属相的花馍,互赠亲友,俗称“牛犊”,入夜点燃面灯上贡。端午节做艾叶馍。乞巧节做面制的笔、墨、纸砚、刀、尺、剪、针等。祝寿做寿桃,丧葬做献糕。庙会做面花馍献佛。孩子弥月、过岁做花饼。妇女手法细腻精巧,配以鲜艳花色,千姿百态,生活气息浓郁。
雕刻。民间讲究雕刻脊兽、碑石、门礅、门窗及家具,装饰点缀。寿材(棺木)前后档,以柏木为优,刻制“福”、“寿”字或龙云、花卉图案。近年城区以木工鱼昌厚刻制较多,刀法娴熟,形象逼真。民间旧有刻制皮影的传统技艺。武家沟焦银生自学摸索,善于刻制历史剧、现代剧各类人物、布景、道具及鸟兽花卉,工艺精湛,形象逼真。他刻制的戏剧皮影作品多次参加展览,销往陕、甘邻近各地,受到皮影剧观众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