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报纸
1956年3月创刊《武功报》,为中共武功县委机关报,报社地址设在县城(今武功镇)南街原杨虎城公馆内,后迁至北街郭宰臣公馆。编制干部、职工8人,其中编辑、记者6人,排版印刷工2人。创刊初,版面8开2版,每周1期,后改为4开4版,每周2期,再后增至每周3期。版面安排:一版国内要闻,二版本县新闻,三版副刊及群众来信,四版国际时事。初发行以赠阅为主,后全面订阅,发行量约5000份。有基层通讯员近百名,每天来稿40余件,最多达百余件。中共武功县委对《武功报》十分重视,确定一名常委兼任主编,从县级机关挑选思想觉悟高、文字写作能力强的干部任采编。《武功报》内容丰富,短小精悍,贴近实际,发行及时。1958年12月,本县并入兴平县后,《武功报》停刊,共出刊400多期。
第二节 广播
一、广播网络
1951年建立县广播收音站,1956年7月1日正式播音时,全县只架设了两镇11个乡共146个村子的广播线路,长约250杆公里,安装喇叭327只。一个小村子只有一只舌簧喇叭,大村子仅有两只。年底,广播网络发展到320杆公里,安装喇叭680只,听众约8.7万人,占全县人口的一半左右。1958年建立公社广播站,到1974年15个公社广播站全部建成,全县238个生产大队均建起了广播室,所有生产队都通了广播,70%以上的社员户都安上了喇叭。80年代初,全县有450个自然村通上了广播,村通播率83%;入户小喇叭发展到53304只,入户率为85%。一个以县站为中心,以公社放大站为基础,以专线传输为主的农村广播网络在全县基本建成。1990年末,县站至乡(镇)广播专线9条,全长62杆公里,全系水泥杆和铁丝线架设。乡(镇)通往村、组的干、支线全长1126杆公里,约有30%的专线和干、支线损坏。全县小喇叭2.2万只,比1980年减少3.1万只,喇叭入户率48%,比1980年下降37%。除县、乡、村建广播网外,1961年至1975年,普集、绿野、长宁、杨陵、薛固等中学及驻县5702厂、红卫厂、武功师范、武功火车站亦相继建立广播室。1990年末,全县学校,企事业单位共有广播室58个,有扩大机58部,总功率8200W,多数单位配有专人管理。
一、广播设备
县广播站建立初,有机房、播音室各一间,一台500W扩大机,一台钟声牌录音机,一个话筒,一张播音桌。播音全靠一台7200W苏式汽油发电机和一台10000W日本发电机发电。1979年县站新建一栋三层广播站宿办楼,播音室、演播室、录音室各占2间,修理室一间。1985年又新增电视差转机一部,功率为30W,差转室一间。有500W扩大机2部,电源输出配电盘各一个,ZR-1型播音程序钟控自动控制台一部,发电机2台(功率各为10000W),5000W载波机一部,录音机8台。机房装置整齐,维修工具基本齐全。1990年县站又新建一幢三层办公楼。新添置635型录音机2部,调音桌一部,使操作控制更加方便可靠。1985年全县15个乡(镇)广播放大站有扩大机22部,总功率为9900W,各种型号的录音机13台,设备装置良好,各种维修工具比较齐全。1988年县广电局还投资2万元,更新了小村镇放大站的机房设备,输出功率增大。1990年末,全县310个行政村共有广播室187个,扩大机187部,总功率26950W,其中最大功率500W,最小功率50W。
三、广播宣传
1951年县广播收音站由收音员收抄中央和陕西省广播电台重要新闻,通过油印小报,办黑板报等形式对外进行宣传。有时还组织收音员背着收音机下乡,组织群众收听,扩大宣传范围。
1956年县广播站成立初期,以转播中央、省电台节目为主,自办节目为辅。每天两次播音,共4小时零5分,主要转播中央、省台的新闻节目、联播节目、对农村广播节目、文艺节目。自办节目每天只有3~5分钟的新闻性节目,主要播放中共武功县委、县政府通知、领导讲话及有关社队生产活动的简短消息。1957年逐步增加了自办节目的时间,办起《本县人民生活》节目,结合各个时期政治运动进行宣传。1962年办起了10分钟的《本县新闻》和25分钟的《本县人民生活》专题节目。同年11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始后,举办了《社会主义教育》专题和《巩固集体经济中的好人好事光荣台》节目,每周二、五播两次。1962年在《社会主义教育》专题节目里,系统地宣传了《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20条。1964年结合学习雷锋活动,突出宣传劳动模范及先进人物的事迹,约占播出稿件30%以上。共向省电台投稿114篇,被评为省甲等第三名。1981年以后,重点抓了推行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宣传,还举办《学习节目》《计划生育》《勤劳致富》《文化与生活》《科技节目》《法制宣传》《为听众服务节目》和《文艺节目》等八个专题节目。1990年《新闻》每周六套,每套15分钟;《学习》和《科技》每周各二套,每套10分钟;《勤劳致富》和《文化与生活》每周各一套,每套10分钟;《文艺》节目每日两次,共1小时30分。播音时间:1956~1960年日播两次,共4小时5分;1961年日播三次5小时;1980年日播音增为6小时30分;1985~1990年,日播音6小时,自办节目占总播时间的44%。县站建立以来,1956年来稿200余篇;1976年来稿1636篇,其中本站记者自采136篇,被上级新闻单位采用21篇;1990年来稿3880篇,其中自采580篇,上级新闻单位采用58篇。1981~1990年,县站每年参加市、省系统优秀稿件、优秀节目评选活动,获奖的稿件和节目共15篇(套),其中获市广播电视一等奖9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省广播电视厅二等奖3个、三等奖1个。部分乡(镇)、企事业单位广播放大站(室),在转播县站节目的基础上,增加3~5分钟的自办节目。1986年后举办节目的乡(镇)渐少,1988年全部停办。行政村广播室普遍安装高音喇叭,一般由村干部轮流管扩大机。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