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是周秦汉隋唐的京畿之地,古迹甚多,文物丰富。民国及其以前,对文物古迹保护不力,加之天灾人祸,战乱频繁,使其损失严重。新中国成立后,省、市、县文物部门,对境内的文物曾多次普查。至1989年普查登记,全县文物点150余处,已公布各级重点文物保护55处件)。其中报本寺塔、城隍庙、苏武墓、姜嫄墓、郑家坡遗址、史家遗址、香尧遗址、王烧台遗址、游凤街遗址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县级45处、件。至1990年收藏文物1782件,其中国宝一级14件,二、三级32件。这些文物中,有远古时期的陶、石、骨角器,商周的青铜、玉器,唐宋的金、银、玉器。
20世纪40年代后期,本县文物事业始由新设的文献委员会管理,在此之前无专管机构。建国后,文物事业由县人民政府第三科管理。1950年10月改归文教科,1956年7月改归文化科。1958年12月,武功并入兴平大县后,业务由兴平县文化局管理。1961年9月,武功县建制恢复,文物事业属文教卫生局。1962年,县文化馆始设一名专职干部具体管理。1968年3月,文教卫生局撤销,业务归县革命委员会政工组。1970年5月,又归县文教卫生局。1976年2月,文教卫生局分设,复归文教局管理。1984年5月,成立了武功县文物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编制干部5人,为常设专门管理机构。1989年后,又相继成立了武功县文物特派室、文物派出所等专门管护机构。1987年12月,本县河道乡刘家村村民主动交献8件文物,陕西电视台、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分别播发消息。1988年,城隍庙修复告竣。浒西庄、赵家崖两遗址清理发掘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物出版社丁种33号《武功发掘报告》面世,公诸国内外。咸阳市文管部门组织普查队,调查所得境内文物保护景点和遗址计150处,7月中旬陕西电视台专题系统介绍。1990年县文管会荣获全省文物第三次普查工作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