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民众教育馆
民国31年(1942),县城设民众教育馆,后称中山教育馆,馆长1人,工作人员1人。房舍三间,一间为阅览(含借书)室。多以展评学生作业为主,仅有图书300余册、报纸数份,供阅览。同时备有地球仪、动植物挂图、蒸汽机模型、人体解剖模型、三棱镜、凹凸镜等教学仪器,供学校借用。另有3个自制木箱,可装书若干册,称为“巡回文库”,间隔流动于县境内。
二 县文化馆
1951年始建,初址设县城正街(原火神庙内,今县人民政府北邻)。1961年,移建于正街北段西侧,设图书、文物、阅览、展览四室,人员4人。1967年,并入毛泽东思想宣传站,1968年复为文化馆。内设创作、美术、后勤3组。1991年,扩建文化、图书楼,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具备图书、阅览、游艺、娱乐、展览、讲座、排练等多功能活动条件。1996年,有干部职工22人,其中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5人。业务仍为群文、文物、图书三位一体。
三 工人俱乐部
1965年始建,初名淳化县工农兵俱乐部。1979年,更名工人俱乐部,属县总工会管理。占地1860平方米,建筑面积627平方米,其中活动室占地447平方米。内设图书阅览室、讲座室、录像放映厅、舞厅、游艺厅和200平方米的旱冰场。拥有录像投影、照相、摄像、架子鼓、管弦乐及乒乓球、康乐、象棋、滑冰等文体活动设备。固定资产12.5万元。1996年,有职工5人,其中中级职称3人、员级2人。
四 文化站(文化中心)
1979年,方里公社始建本县第一个文化站。至1985年,20个乡镇分三期全部建立文化站,共配备业务站长20人,工作人员30人。总占地6.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5663平方米。房舍64间,露天剧场11个,室内影剧院两座,2550平方米。电影队18个,电视机10多台,图书1.37万册,报纸杂志100余份。图书代销店3个,有文体用品210件,服装30套,宣传设备16(部)件,照相机14部。
方里文化中心 建于1979年10月,占地5300平方米,有可容纳1200余名观众的室内影剧院1座和35mm电影放映机1台,图书1300余册及广播宣传、照相、体育等设备。文化中心开展文学诗歌创作,文艺、戏曲、社火演出,曾出诗歌、快板、曲艺专集,有10余名业余作者的作品见诸于省、市级报刊。1985年被评为省、市级先进集体。1996年,有职工5人。
润镇文化中心 1980年10月建立,占地5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60平方米。有1200个座位的室内影剧院1座,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放映、宣传、照相、文体娱乐设备齐全,图书800余册。负责协调组织各村业余剧团、皮影社的演出活动。有百人美术队伍,20余名作者的作品参加市、县级展览。1986年1月被省文化厅评为全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
官庄文化中心 建于1982年,占地5328平方米,修有简易舞台,活动大厅150平方米,内设图书、阅览、象棋、扑克、康乐、乒乓球等文体娱乐设施。16mm放映设备1部,图书500余册。民间艺术剪纸、社火、唢呐、戏曲等活动活跃。舞蹈《捉蛐蛐》被选编入省、市民间舞蹈集成。
五 农村俱乐部与文化室
1955年,方里、润镇乡始建农村俱乐部,开展墙报宣传、文艺演唱、农民识字、歌曲教唱等活动。1956年,国家文化部和共青团中央发出《关于配合农村合作运动高潮开展文化工作的指示》,全县建俱乐部80个。1957年4月,中共淳化县委发出《关于农村俱乐部若干问题的通知》,农村俱乐部得到整顿与提高。1958年,全县130个高级农业社发展俱乐部120个,业余剧团25个,歌咏队34个,舞蹈组55个。后因疏于管理,多数名存实亡。1965年,农村生产大队创办文化室以取代俱乐部。是年发展75个,文化室设有读报组、板报组、图书组、识字组、自乐班、文艺队和歌咏队。“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盛行,文化室处于停顿。1978年后,80%的文化室得到恢复。农村“青年之家”、“民兵之家”、“科技之家”等文化组织,多与文化室溶为一体开展活动。1996年底,全县共有文化室37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