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馆室
明洪武四年(1371),韩城文庙修建了专供藏书的“典库司”和“尊经阁”。据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重修韩城县学尊经阁的记载,当时阁中藏有《十三经》、《二十四史》等典籍,以供学者纵览。这是韩城县最早的图书馆。
民国23年(1934),韩城县县长由少蕴创建了韩城民众教育馆,内设阅报室,夜校识字班,随即修建了图书楼,购置了大量书籍资料,设专人管理。1948年韩城第二次解放,县人民政府派张一青重建民教馆,适逢林伯渠赴晋路过,应邀书写了韩城县民众教育馆横幅木匾一面。县民众教育馆内设阅览室、图书室、娱乐室等。1951年,县民众教育馆改名为韩城县文化馆,内设图书室,开展对外图书借阅和报刊阅览业务。1979年4月,成立了韩城县图书馆,与县文化馆合署办公。1982年6月,韩城县图书馆由文庙迁往县城中街,正式开馆,设有报刊阅览室和借书室,阅览室面积为75平方米。
第二节 藏书
解放前,民众教育馆的藏书最多时达4万余册。1948年,重建民教馆时,馆中藏书仅存1000余册。1951年,新购1000余册,从私人征集1000余册,馆中藏书3000余册。1979年4月,韩城县图书馆成立时,馆里藏书3.6万册。1989年底,馆里藏书6.5万余册。10年来,共新增图书2.5万余册,1989年藏书比1979年增长86%。
韩城市图书馆的藏书,门类比较齐全,其中善本古籍有7000余册。珍本藏书有满汉两种文字的《御制繙绎孟子》、明万历刻本《史记钞》、明刻本《全明书》、清康熙刻本《大成通志》、《指日录》、清乾隆状元大学士王杰著阮元编《葆淳阁集》等。各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共拥有图书268万余册。象山中学图书馆藏书5万余册,并收有本市唯一的一部《万有文库》。20个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共有藏书9万余册,大池埝乡和西庄镇图书室各有藏书万余册。
对藏书的管理,1962年以前是按杜威的《十进分类法》分类,1962年后,改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分类法》,1982年图书馆成立后又改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1986年,根据文献著录标准化要求和图书馆的实际,从发展的长远观点出发,重新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分类,改书本目录为卡片目录,使图书管理工作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
第三节 阅览
1948年10月1日,韩城民教馆开业时,内设的阅览室和图书室只开展馆里阅览的业务。1951年开始同时开展对外图书借阅和馆里报刊阅览业务。1982年开始,除个人借阅外,还采用集体借阅和流动书箱等。集体借阅以村图书室为单位,每次可借阅30~50册。共设置流动书箱10个,每箱备书150册,以乡镇为单位,轮流借阅。1989年,市图书馆设置了借阅和信息服务两个组,借阅组除负责图书借阅外,还兼咨询有偿服务;信息组除负责报刊阅览外,还兼有传递经济技术信息的有偿服务。
韩城市图书馆自1982年以来,图书阅览人数呈下降趋势。1982年借书18000册次,阅览人数36000人次;1985年借书11000册次,阅览人数18000人次;1987~1989年年均借书8000余册次,阅览12000人次。其原因是流动书摊不健康书籍的泛滥和图书馆资金不足、购进新书太少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