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剧团
华阴迷胡剧团 民国二十九年(1940),李桂芳、贺银亮、袁鉴民等18人从西安三意社分出,在三原县招收演员70多人,成立了秦腔表演团体光艺社。几经兴衰,该团1952年归华阴县领导,更名为华阴县新中剧团,团长李桂芳。为集体所有制。1956年,该团将华阴迷胡搬上舞台,赴省会演,效果甚佳。1958年,陕西省文化厅拨款7000元在东岳庙成立了华阴迷胡训练班,招生50名,经过半年多的科班培养训练,初步成为行当齐全的演出团体。1959年本县并入渭南县,该剧团称渭南县迷胡剧团。1961年恢复华阴县建制,剧团称华阴县迷胡剧团。1963年6月,渭南专区把县剧团统一收归专区戏曲管理委员会领导,华阴剧团与华县剧团合并,定名为渭南专区迷胡剧团。1967年6月复交本县管理,仍称华阴迷胡剧团至今。“文革”中剧团曾易名东风剧团、东方战斗文工团等。1964年,传统戏剧被禁演。传统戏箱物道具被焚。
1952年至1989年,该团先后招收学员7期,加之零星招收的演员学生共计174人(含迷胡训练班50人),其中成为有一定影响的演职艺人有卫赞成、雷开元,板胡师黄瑞龙等。
1956年,迷胡剧《张连卖布》、《杜十娘》初次参加陕西省戏曲会演即轰动戏坛。张秀芳获演员二等奖,左艺国、吴艺文、王秀琴获演员三等奖。陕西省广播电台录音至今仍在播放。1958年,省电台为张秀芳、姚振华演唱的迷胡剧《潇湘夜雨》中“临江驿”一场灌制了唱片。是年迷胡现代戏《战鼓催春》参加了西北5省戏曲会演(大会未设奖)。1960年,迷胡《借亲配》参加了陕西省青年演员会演。是年3月陕西省新搬上舞台剧种会演,华阴剧团以老腔《借赵云》参加演出,获得奖状。1964年,迷胡现代戏《归队》参加了陕西省第二届戏剧观摩会演(大会未设奖)。1976年,该团以张玉枫创作的迷胡剧《潘大山》代表渭南地区参加陕西省农业学大寨创作剧目会演,陕西电视台录相并转播。
1980年,文化部对《李亚仙》中“哭词”、“乞讨”两场做了电视录相。1981年,渭南地区青年演员会演,华阴迷胡剧团以《李亚仙》“装疯”、《游西湖》“鬼怨”两个选场和《张连卖布》参赛。孙玉香、杨云芳获二等奖,党安华、李常菊获三等奖。1982年,以迷胡现代剧《葫芦坝》参加了陕西省和渭南地区现代戏会演。剧团获演出集体奖,张玉枫获编剧奖,卫赞成获导演奖,黄瑞龙获作曲奖,乐队获伴奏奖,舞台美术获舞台美术奖,卫赞成、雷开元、党安华、孙玉香分别获优秀演员奖。1986年,剧团以迷胡现代剧《如今村里的年轻人》参加陕西省和渭南地区首届艺术节大奖赛,剧团获渭南地区演出综合奖,史雨泯获编剧奖,侯振华获优秀导演奖,张长兴获音乐设计奖,并获舞台美术设计奖、舞台美术制作奖,乐队伴奏奖,阎广仁、郝团智、程小亚分别获灯光、照明操作奖。孙玉香获省、地演员一等奖,张建章获省二等奖、地区三等奖,党安华获地区三等奖,杨云芳获省、地三等奖,冯新民获省三等奖、地区二等奖,左赞项获地区三等奖。这次演出,获奖之多,在渭南地区参赛剧团中名列榜首。1990年10月,剧团以迷胡小戏《夜长梦多》参加了渭南地区第三届艺术节,党安华、孙玉香获演员一等奖,冯新民获演员二等奖,王安国获演员三等奖,阎宏昌、王音获音乐设计奖。1990年11月,该团以迷胡丑角剧《可怜虫打牙》参加了陕西省丑角戏大奖赛,党安华获一等奖,王安国获二等奖,乐队获伴奏奖。
该团被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吸收为会员的有李桂芳、黄瑞龙、雷开元、卫赞成。
改革开放以来,该团在改革中求发展,1984年剧团实行团长承包责任制后,1985年获陕西省先进剧团称号。为适应不同观众的需要,剧团分成戏剧、歌舞两个队。歌舞队几年时间里,曾到陕、甘、宁、晋、豫、湘、鄂等7省近300个县市演出700多场。近几年又配合中心工作,自编自演计划生育、交通安全、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等专场节目,为陕西省、渭南地区有关会议作了专场演出。其中计划生育专场,被陕西电视台录相。
1980年后,本县多方集资为剧团建造排练场、职工楼和家属楼。
二、业余剧团
西北荣军疗养院文工团 成立于1949年9月,演职人员初有30多人,至1951年达80多人。演出剧种有话剧、歌剧、舞蹈、京剧、迷胡、秦腔。为配合土改、婚姻法的宣传活动,演出了《血泪仇》、《阎王债》、《穷人恨》、《王贵与李香香》、《兄妹开荒》、《打渔杀家》、《钢铁战士》等。主要演员、导演有华玉民、周福隆、高茂德、齐政、张理明、付毓箴等。1953年改为业余剧团。
坪塬业余剧团 曾称“赵坪同乐会”。清道光年间(1821—1850),赵坪村迷胡艺人张某,曾领班到湖北老河口(今湖北光化县)等地卖艺糊口。是为该会之始。据传今南肖堡的迷胡,清咸丰年间(1851—1861)得传于赵坪村张某。1952年,该团更名为平塬业余剧团。团长雷吉祥,演员有赵长河,雷作栋等,常演剧目有《火焰驹》、《三进士》等10多本。解放后排演了《三世仇》、《白毛女》、《槐树庄》等现代戏。该剧团逢年过节除在县东乡演出外,曾在渭南、朝邑、潼关、大荔等地演出。1952年至1956年,该团多次参加渭南专区和华阴县业余文艺会演。
南营村走马会 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8),民国时更名“南营村同乐会”,专演迷胡。1948年,高春喜、周效武倡导秦腔,兼演迷胡,取名“新民学社”。社长周克英,迷胡名艺人李妙义任导演。演出剧目有《火焰驹》、《精忠报国》等40多本。每年春节、小满会、七月一日古会照例在本村演出两天三夜。解放后,该会排演了《血泪仇》、《穷人恨》等现代戏,曾在县城连演三天。1952年受聘到澄县、大荔等地演出。
陈吉元迷胡班 清宣统二年(1910),陈吉元(油糕旦)迷胡班成立。主要演员有八善、三娃、回儿、袁海潮等,后鉴于封建习俗有“迷胡不能敬神”之说,邀请了部分同州梆子艺人孟禄子、拜同林(拜家红)等加入。演出剧目有《三进士》、《鸡鸣山》等。经常演出于华阴、潼关一带。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