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八年(1919),本县新建堡杨福汉在岳庙东街开办通文书局,仅有两间门面,经营笔墨纸张、石印账表、简单图片及少量图书,是为本县最早的书店。后该店因经营不佳而关闭,但仍以赶集、庙会摆摊,走巷串校形式经营,一直延续到1957年。民国二十八年(1939),杨希臣之文酉书局从潼关迁至华阴岳庙东街,设门面两间,开展石印业,经营文具、图书,门类较全,有教课本、古典小说、古文、医药书、字典等。同年李羡亭等在岳庙东街成立同新书局,摆摊设点,经营品种较多,民国三十年(1941)改名华阴青年供应社,解放后改名万华书店,1956年归华阴百货公司。解放前夕,本县还有复兴文具店,世英书店,晋华书店等私营小店。
1949年6月,华阴县新华书店成立(内含民教馆工作)。编制3人,两间门面,开业周转金仅180元,资金来源于中共华阴县委地下党员所交的党费(两个金戒指、4块银元),经营图书只有230本。1950年4月,新华书店与文化馆分设,是年10月迁到岳庙东街路南,占地0.5亩,建筑面积150平方米,人员增加到5名。1952年3月,共青团华阴县委主办的青年发行站并入新华书店。1956年,开展农村发行网点建设,基层供销社普遍经销图书。1968年,陕西省新华书店为本县新华书店拨款,改建了140平方米的营业室,89.4平方米的库房,155.5平方米的职工宿舍,16.5平方米的办公室。1982年至1983年,陕西省新华书店先后拨款17万元,征地4.95亩,新建894平方米的营业宿办楼,313.5平方米的库房,及灶房餐厅,将书店由岳庙东街迁至县城。1989年,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方针,县新华书店自筹资金,新建商品房20间,407平方米。
县新华书店在人口集居区先后设立3个门市部。孟塬火车站门市部成立于1959年初,编制1人,上站台为旅客服务。1969年征地1亩,新建132平方米的营业室和107平方米的库房、职工宿舍,编制增至2人。负责孟塬、观北、硙峪乡镇农村的流动售书业务。罗敷门市部编制1人,租房20平方米,主要负责罗敷地区工厂、学校及敷水、桃下镇农村图书供应工作,其经营方式是门市部兼流动。岳庙门市部编制2人,负责岳庙地区及东乡图书的供应。
1986年,全县8个供销社和7个国营商店均兼营图书。个体书店、书亭、书摊也有增加,常年经销图书的有23个,形成了以新老公路线为轴的发行网络。
1949年,县新华书店初建时图书发行品种只有100个。至1959年增加到2800个,总销售图书543289册(张)。1966年“文革”开始后,图书品种受到“突出政治”的冲击,下降到500个。大量购进“突出政治”一类图书,造成积压。1979年,在上级统一安排下清仓查库,报废书112703册(张),金额95796元。
1990年,县新华书店人员编制增加到21人,图书品种4510个,年销售各类图书1550300册(张),销售金额944809元,固定资金增加到364566元。
1986年前后,出版发行工作受到资产阶级自由化冲击,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宣扬色情和封建迷信的坏书,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多次组织查禁。
县新华书店为县文教局管辖的事业单位,其经营方式为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