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壳舞 俗称鸳鸯啄蚌壳。三人合舞,以古代寓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为表演内容,其道具均用篾扎纸糊,表演时锣鼓伴奏。流行于城关、民主、石门、官元等地。
锄把对打 是农民在工地歇火时的一种娱乐活动。两人对面站立,随着歌声节奏,各自举锄把点地起打,然后对打、交叉而打。甲进乙退,乙进甲退,不断交换位置。一边打一边唱,歌词以民歌、山歌为主,也有农谚或韵白句等。此项活动官元最为流行,佐龙、民主次之。
打连钱 又名连钱舞、打钱棍。由四川传入,唱腔吐字皆具四川特色。道具用三尺左右竹棍,两头各钻三个小孔,每孔穿铜钱数枚,表演者舞动连枪,有节奏地在肩、臂、掌、腿部敲打,棍头和铜钱相击,发出悦耳音响。人数不限,单舞、双舞、群舞均可,县境各地均流行。
灯官 灯官属民间滑稽舞蹈艺术,表现内容多是讽刺旧时赃官的。丑角灯官反穿皮袄,头戴安有红缨和圆镜帽子,手拿吊有烟荷包的长烟袋,跨在两人抬软竹竿上,随身三人跟班。其中一人用扁担挑夜壶一个,草鞋一只,二人各扛扫帚一把,另有衙役举“回避”“肃静”之类牌子,锣鼓开道。灯官流行城关、佐龙等地。
秧歌舞 岚皋解放时,由解放军和随军工作队传入。50年代初期形成高潮,一般在庆贺胜利或节日期间举行。男女老少组成庞大队伍,边歌边舞,十分热闹。
民间美术
本县民间美术内容丰富,通过制作各种日用工艺品体现其艺术特色。归纳起来,分纸扎、刺绣、剪纸三部分。
纸扎 用竹、木或其它材料扎成工艺品型架,然后在纸上描绘花灯、风筝等字画。花灯式样繁多,几乎天上地下所有物象和传说、神灵、鬼魔均可成为制作花灯模特儿。除花灯外,还可制作龙灯、狮子、彩车、彩楼、彩船、毛驴、蚌壳、鸳鸯等娱乐品。
刺绣 刺绣工艺世代传承。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前,几乎遍及城乡各家各户,是姑娘针线活中的必操项目。刺绣应用广泛,如花鞋、花帽、鞋底、鞋尖、裤角、袖口、枕套、枕巾、帐帘、门帘檐、针线包、香荷包等物。凡属布丝制品,皆可随意绣上图案或文字。60年代后,手工刺绣由盛转衰。80年代,本县曾引进威尼斯花边新工艺。
剪纸 本县民间少有贴窗花习惯,剪纸艺术多与纸扎、刺绣配合进行。如在制作彩船、花灯、花圈时,剪制一些花边、图案作装饰。刺绣之前,先剪花样粘贴布面,然后刺绣。单独成品,大都在结婚典礼和洞房出现,有喜鹊、鸳鸯等剪纸品或“囍”字、“白头偕老”、“连生贵子”之类变形字。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