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电影
民国时期,本县无电影放映机构。
1956年4月,成立陕西省岚皋电影放映队第一队,受省、县双重领导,汉中发行站供片,是年放映130场,观众6.5万人次。1958年底,建第二电影放映队,并利用县会议厅(今电影院)作室内放映,后投资13万元翻修改建,1980年10月1日竣工,座位804个。1959年,共放映390场,观众15.6万人次,并为花里、佐龙公社培训放映员4名。安岚并县后,成立电影联队,岚皋电影一、二队改为安康县电影四、五队。1962年,建立电影管理站。1965年,全县三个电影队共放700场,观众17.5万人次。“文化大革命”期间,不少影片封存,除《南征北战》、《地雷战》、《地道战》、《英雄儿女》等片外,多是“样板戏”。放映场次最少的1968年40场,观众2万人次。1971年,全县7个区建电影队,县城成立35毫米(提包机)放映站。1972年,首次放映宽银幕影片。1972~1974年,成立襄渝铁路电影队。1975年,六口、铁炉公社相继建立8.75毫米电影队。在社(乡)办队中,专用发电设备逐步以75型发电机取代300瓦发电机,放映机型也由8.75毫米放映机朝16毫米过渡。同时民主区率先建集镇影院,佐龙区和花里乡建立固定售票点,县放映站增置解放103型提包机和35毫米大座机。1977~1978年,相继成立普教电影队和电化教育电影队。1980年,成立岚皋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1989年,全县39个放映单位共放映3556场,观众74.33万人次。1989年,全县电影系统干部职工15人,其中干部3人,工人12人。
80年代后期,随着电视事业兴起,电影开始滑坡。由于涨价因素,收入虽有增长,但上座率越来越低,有时观众寥寥无几。电影院开始兼营电视录像业务。
第二节 电视
1976年春,县广播站购置一台星火牌9英寸黑白电视机,在城区测试讯号。5月,天线架在广播接收铁塔天线上,直接收省电视台四频道节目。1976年6月5日,从上海购回电视差转机两台。由于省台每周对陕南、陕北隔日发射,本县星期一、三、五白天和星期日晚上收看。1976年9月9日,中央电视台转播毛泽东逝世追悼会实况,本县因机少人多,无专用场地,采用发票方法,组织观众到广播站收看。1977年春,天线改双层单列,解决图像不清问题。6月,又购回两部R—102型黑白彩色兼容10瓦电视差转机及附属设备。经调试,11月1日正式开机转播。自此,本县电视转播台成立。转播台发射天线高12米,讯号可覆盖全城和郊区。城区接收图像39分贝,伴音27分贝。除特殊节目外,每天晚上转播。1977年11月,县财政局购回一台匈亚利产24英寸黑白电视机;1979年1月,县武装部购回一台日立牌14英寸彩色电视机;1979年5月,县医院刘成德购回一台飞跃牌9英寸黑白电视机,均成为本县购买电视机最早的单位和个人。1980年8月,民主区建成电视转播台。1988年2月10日,投资17万元在土堡寨建成开通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以十频道和十二频道分别转播中央电视1台和中央电视2台节目。加上原电视差转台以六频道转播陕西电视台节目,共三套节目供城区观众全天选择收看。1989年,全县城乡建电视差转台21个,有电视机2771台,其中彩色电视机占五分之一;电视转播覆盖率约占全县人口37%,覆盖面积9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