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AD]
文艺性节目有:《文艺节目》(从始播起即开设)、《听众点播》(1981年增设)、《文学节目》(1987年增设)和《每周一歌》。
广播站在自办节目中,还配合县委中心工作开展了一些重大宣传报道活动。1983年7月31日,旬阳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县广播站日夜值班,对省、地、县有关抗洪抢险的指示、通知、通报和水情预报等随收到随播出。8月份《本县节目》集中播发抗洪抢险、生产救灾、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典型事迹和经验,为抗洪救灾和恢复生产做出了贡献。
二、事业建设
县站设备 县广播站初成立时,仅有陕西省人民广播电台配发的500瓦扩大机、12千瓦发电机、锅驼机、柴油机各1台,录音机2台,收音机、电唱机各1台。从1970年起,站内设备陆续增添,技术手段逐步完善,到1985年底,县广播站已拥有扩大机2台,控制台2台,录音机2台,收讯机2台,低压配电盘、输出配电盘各1台,发电机2台,播音匣1个,话筒5只,各种型号录音机14台,复制台、前机各1台,基本适应工作需要,但仍未达到部颁标准。
区、乡站设备 1969年至1978年,全县先后建起9个区广播放大站、55个公社广播放大站。到1989年底,区广播电视管理站和乡广播站共拥有扩音机95台,功率29.36千瓦,发电机77台,功率254千瓦,柴油机75台,52马力,全县有63个站设备齐全。
线路设施 1958年架设县站机房至县邮电局机房联络线,按广播、邮电部门规定的时间传输节目讯号。1976年,吕河区架设区至力加、吕河、桂花、平定、新建公社广播专线,总长37杆公里,这是全县最早的广播专线。1979年筹划架设县至区、社广播专线,并开始自制水泥杆。1986年,县城至菜湾乡和甘溪、赵湾、小河区的广播专线全部架通,共长47.471杆公里。这是县至区、乡的第一条广播专线。截止1989年底,全县乡以上广播专线共112.887杆公里。
1958年至1965年,全县公社以下馈电线仅82.9杆公里。“文化大革命”初期停建。1968年底,全县仅10个区、61个社、镇所在地通广播。从1969年起,县广播站日常事业经费列入国家预算,同时动员群众献工献料,农村广播网开始有较大发展,1972年,全县大队、生产队全部通广播,到1989年底,乡以下馈电线达2275.6杆公里,用户线达14838杆公里。
收听工具 1958年12月,全县安装广播喇叭180只,此为全县首批广播喇叭,主要分布在县城机关和4个公社所在地。到1989年底,全县广播喇叭增加为75766只,其中农户安装喇叭75266只,入户率76.8%,收音机、收录机也进入寻常百姓家庭。
技术改造 1970年,县站赵秉承用HU7O代替805管组装了1台500瓦扩音机,投入使用。1977年,刘翻身、赵秉承制造了1个四频道十一单元八木天线和一频道双层十字天线,曾在电视差转台使用,提高接收场强10分贝以上。1978年,县站技术人员把柴油机与发电机之间单皮带连接改为靠背轮连接,提高了传动频率和可靠性,同时用硅堆整流代替汞气整流管,使预热时间缩短。1982年,熊炜针对本县广播线路长,边远地区广播讯号高音衰竭、失真的情况,制作了均衡器,提高了线路传输质量,解决了边远地区广播听不清的问题。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