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电影
一、放映
民国二十三年(1934),洵阳县城首次放映无声电影。嗣后,驻防安康、洵阳一带的国民党四十军和陕西省教育厅巡回施教团来洵阳放映过电影。1951年11月,配合土地改革宣传,陕西省电影放映队来本县闾河、县城、棕溪、蜀河等地放映《白毛女》、《翠岗红旗》、《钢铁战士》和《解放了的中国和中国人民的胜利》4部影片。1955年1月,陕西省电影放映一队来世奎等4人及放映设备下放给洵阳县,本县有了自己的电影放映队伍。1956年,洵阳县电影放映第二队成立,配长江54—16放映机一套,03型发电机1台,同年10月,杜成纪代表洵阳县电影队出席全国群英会,并和毛主席及中央领导一起合影。1959年至1971年,先后成立放映第三队至第十队。
1979年5月,改县放映站为旬阳县电影院,配松花江5501型大座机1套,603—A型扩音机一套,院址由城隍庙迁至城关小学门口。1976年9月,本县在边远山区的尖山、西岔、桐木公社首次成立社办放映队,1981年小河公社小河大队首建队办放映站。1983年白柳乡向恩喜、阎玉平自办起第一个个体户电影队。1979年至1989年,电影公司先后举办六期技术培训班,培训放映员109人次。1987年,仙河乡电影队张云珊在国家等级考试中,获得国家一级四等放映资格。1987年3月,蒿塔、观音电影队完成任务,受到中央文化部、宣传部、广播电视部、农牧渔业部联合奖励。1989年,本县有54个放映队,其中国营2个,乡、镇45个,个体7个。另有厂矿专用电影队6个。共有放映人员91人。
二、管理
本县电影事业管理机构于1956年10月成立,称“洵阳县电影放映联队”,1961年改为“洵阳县电影放映管理站”,1979年更名为“旬阳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内设影片发行股,放映管理股,财务统计股,机械修配股,负责全县影片发行、人员培训和中、小型机械维修工作。1984年文化教育局对电影公司进行整顿,增设1个办公室和1个影片宣传股。1988年由于电影放映经济亏损,县文教局再次对电影公司进行整顿,改革管理体制,实行经济承包,对在岗工作人员实行聘任,并评定了专业技术职称。
第二节 电视
一、县城电视差转台
1976年,县广播站购50瓦黑白电视差转机1台,在汉江南临时工棚中转播,县城群众开始看到电视。1977年7月28日,县城电视差转台在海拨高度566.9米的金洞公社碉楼梁建成,台址坐标:东经109°24',北纬32°5'。接收陕西电视台四频道,发射一频道。
1984年5月,县广播电视局购CDCⅡ型彩色电视差转机两台,7月1日正式转播,县城群众开始看到彩色电视。
1986年,县城电视差转台架设了高30米铁塔。经技术测定,县城电视差转台发射电视信号比较稳定,清晰度约380条线,接收场强41分贝。
1987年,国家投资8万元,社会集资4.9万元,购6米板状后馈天线和有关发射设备,建卫星地面收转站。10月1日开始试播,县城群从可看到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和陕西电视台四频道节目。接着,将一台黑白差转机改成彩色发射机,县城可收看到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
县城电视差转台平时每天晚上转播,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全天转播,有重要新闻,随时转播。
二、区、乡电视差转台
1979年4月,双河区率先建起电视差转台。1980年后,神河、蜀河、甘溪、赤岩、小河、赵湾、吕河、棕溪区也相继建起电视差转台。
1985年,全县第一个乡电视差转台在羊山乡建起,6月26日晚,数百村民聚集乡政府,首次看到陕西电视台的节目。1989年底,全县有电视差转台31座,卫星地面收转站1座,发射机总功率148瓦,全县有1/4的人能看到电视。
三、系统外电视差转台
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驻旬阳境内的陕西第一地质队和吕河、棕溪、蜀河、兰滩火车站也先后建起了电视差转台或卫星地面收转站。1989年底,有系统外电视差转台5座,卫星地面收转站4座,总发射功率8瓦。
四、收看工具
1976年3月,县广播站购回9英寸黑白电视4台,作试收用。这是旬阳县最早的电视机。1989年底,全县有电视机达4200多台,其中彩电1050多台。
五、录像放映
1984年10月3日,县文工团率先建起录像放映队。至1989年底,全县共有营业性放映队21个,非营业性放映单位45个,录像机15台,放像机51台,投影机3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