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术
在石泉文化史上,出现过不少民间画师。清末民初,石泉不少人家藏有古名画。但由于天灾人患,毁损不少。幸存至解放后的也经多次“文化清洗”,将其打扫得干干净净。解放前后,苏东垣的国画已在石泉有一定影响。陕西著名画家石鲁60年代途经石泉,应邀讲过一次课。1972年后,县文化馆重视群众美术活动的辅导,使美术园地生机勃勃。
各类美术作品展览情况表
┏━━━━━━━━━┳━━━━━━━━━━━━━━┳━━━━━━━┳━━━━┳━━━━┓
┃ ┃ ┃ ┃ 作者 ┃ 展品 ┃
┃ 展出时间 ┃ 展 览 名 称 ┃ 地 点 ┃ ┃ ┃
┃ ┃ ┃ ┃ 人数 ┃ 件数 ┃
┣━━━━━━━━━╋━━━━━━━━━━━━━━╋━━━━━━━╋━━━━╋━━━━┫
┃ 1963.9 ┃ 石泉县古今书画展览 ┃ 县文化馆 ┃ 12 ┃ 22 ┃
┣━━━━━━━━━╋━━━━━━━━━━━━━━╋━━━━━━━╋━━━━╋━━━━┫
┃ 1972.5.23 ┃ 县美术摄影作品展 ┃ 县建筑社 ┃ 13 ┃ 40 ┃
┣━━━━━━━━━╋━━━━━━━━━━━━━━╋━━━━━━━╋━━━━╋━━━━┫
┃ 1973.5.27~5.31 ┃ 县第二届美术书法作品展 ┃ 县文化馆 ┃ 22 ┃ 54 ┃
┣━━━━━━━━━╋━━━━━━━━━━━━━━╋━━━━━━━╋━━━━╋━━━━┫
┃ 1975.5.23~6.3 ┃ 石泉县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展 ┃ 县文化馆 ┃ 44 ┃ 44 ┃
┣━━━━━━━━━╋━━━━━━━━━━━━━━╋━━━━━━━╋━━━━╋━━━━┫
┃ 1976.1.31~2.14 ┃ 石泉县美术作品展 ┃ 县文化馆 ┃ 52 ┃ 58 ┃
┣━━━━━━━━━╋━━━━━━━━━━━━━━╋━━━━━━━╋━━━━╋━━━━┫
┃ 1979.10.1~10.14 ┃ 美术摄影作品展 ┃ 县文化馆 ┃ 46 ┃ 61 ┃
┣━━━━━━━━━╋━━━━━━━━━━━━━━╋━━━━━━━╋━━━━╋━━━━┫
┃ 1981.1.1~1.7 ┃ 少年儿童画展览 ┃ 县文化馆 ┃ 118 ┃ 200 ┃
┣━━━━━━━━━╋━━━━━━━━━━━━━━╋━━━━━━━╋━━━━╋━━━━┫
┃ 1981.10.1~10.11 ┃ 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 ┃ 县文化馆 ┃ 33 ┃ 58 ┃
┣━━━━━━━━━╋━━━━━━━━━━━━━━╋━━━━━━━╋━━━━╋━━━━┫
┃ 1982.5.23~6.15 ┃ 石泉县美术习作展览 ┃ 县政府橱窗 ┃ 74 ┃ 160 ┃
┣━━━━━━━━━╋━━━━━━━━━━━━━━╋━━━━━━━╋━━━━╋━━━━┫
┃ 1984.1.1~1.8 ┃ 名人书画藏品展览 ┃ 县文化馆 ┃ 31 ┃ 68 ┃
┣━━━━━━━━━╋━━━━━━━━━━━━━━╋━━━━━━━╋━━━━╋━━━━┫
┃ 1985.6.1~6.20 ┃ 县少年儿童书画展览 ┃ 县政府橱窗 ┃ 36 ┃ 67 ┃
┗━━━━━━━━━┻━━━━━━━━━━━━━━┻━━━━━━━┻━━━━┻━━━━┛
注:此表除1963年的“古今书画展”以外,1972年以前无资料可查。
1979~1989年,全县先后进行过5次美术、摄影、书法评奖活动,有87人获奖。县文化馆创作干部吴俭贵的《桔香千里》版画,获1979年安康地区美展一等奖、陕西省美术作品展览三等奖;《喜迎新春》版画,获1985年省美术作品展览三等奖;1978年10月1日《遗愿化宏图》剪纸画,获安康地区美展一等奖;1986年2月24日宣传画《积极储蓄,建设四化》,获地区储蓄书画展优秀奖。还有陈家炎的宣传画《驰向知识的海洋》,1979年10月1日获地区美展二等奖;薜秀华的国画《春来汉江绿一川》,1979年10月1日获地区美展三等奖;吴俊猛的儿童画《看电视》,1979年10月1日获地区美展三等奖;儿童画《喂猪》,1982年4月获省少儿美展优秀作品奖;罗玉龙的儿童画《山乡小学》1982年4月获省少儿美展优秀作品奖;钱功武的计划生育宣传画片,1986年12月获地区计划生育美展优秀奖。
二、书法、篆刻
清代,长阳有个书法家江百川,很多关于他的故事流传至今,但没有作品留传下来。石泉文人历来重视书法。中青年书法爱好者不断涌现。县书法协会的成立,把石泉书法艺术活动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苏东垣、唐亚侠、谢长青、李守安、赵新革、郭世堂等都是有一定影响的书法老手,为石泉留下了很多作品。1988年,郭世堂的书法作品,参加了全国纪念井冈山会师六十周年书法展览,同年荣获龙年全国硬笔书法大奖赛优秀奖;1989年,他的书法作品参加了国际炎黄子孙书画大赛,受到好评。石泉爱好篆刻者廖寥。苏东垣、张臣友、郭世堂、穆德新等人作品代表着石泉篆刻艺术的面貌。
三、舞蹈
清代,大量移民进入石泉,多种多样的民间舞蹈随之传入。境内因有“湖北狮子、江西龙”之说。
民国二十年(1931)前,石泉已有40多种民间舞蹈形式。如社火类的芯子、高跷;风俗祭祀类的原始舞蹈等。解放初期,又传入秧歌、腰鼓等。“文化大革命”期间,普及“忠”字舞。狮子、龙灯、彩龙船、火盆架、腰鼓等舞蹈,只在年节喜庆时出现。其它20余种民间舞蹈形式已自行消失。舞台表演的各类舞蹈,也大多由外地移植而来。“文化大革命”中,各种造反派组织的宣传队,也常常演出少数民族舞蹈,但未流传开来。
1983年,以“火盆架”形式新编舞蹈,参加安康地区群众文艺会演,获演出奖。
1985年底,“石泉龙灯会”组织过几次大型龙灯、狮子舞蹈活动。
1987年10月,文化馆等单位举办石泉县首届迪斯科大奖赛。大批青年热衷于迪斯科,还有人参加过省、地举办的迪斯科大赛。现代舞蹈在青年中产生了一定影响,也有一些老年人开始学跳迪斯科。
交谊舞
交谊舞,在周末或业余时间,成为部分中、青年人爱好的舞蹈。1987~1989年,县工人俱乐部定期举办舞会,面向社会,并公开售票。
龙灯舞
“龙灯舞”是石泉广泛流传的民间舞蹈。龙灯分头、身、尾3部分。身可长可短,13节、11节、9节均可。篾编,圆柱体,平卧灯笼作“骨子”,骨子下方安一木棒为柄。龙头亦为竹、纸彩扎。龙尾如鱼尾状画鳞。一条画有龙鳞,两边镶锯齿状边沿的长布,把骨子连接起来即成为布龙。布龙,夜间玩,在龙体内点燃蜡烛,使龙体通明。用绸制“龙皮”包住龙身的称绸龙,一般只在白天玩。金龙用黄绸,赤龙用红绸。表演时,由手擎“龙珠”的人为前导。“龙珠”是安在一木杆顶端的空心红绸球,能转动。玩龙时,一般都是先摇头摆尾的跑圆圈,打场子,然后做“龙翻身”、“龙摆尾”、“龙戏珠”等成套动作。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