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流传的美术形式有雕塑、绘画两类。
木雕 流传很早,是汉阴县传统建筑工艺。清末民初,蒲溪杨世乐兄弟、涧池沙坝彭氏兄弟都是汉阴有名的木雕巧匠。群众誉称:“彭大师的神墨,彭二师的雕刻”。两人均擅长庙宇神坛的修建。其徒陈泰亮继承师业,曾为民间雕刻“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双凤朝阳”、“鹿鹤同春”、“麒麟送子”等装饰图案,并能作屋脊画梁。此项技艺,今已鲜见。
田恒五的楹联碑刻作品在西安钟楼等处可见,受到观众好评。
泥塑 汉阴县解放前多见于神庙塑像和祠堂屋顶的堆塑。城关陈昌林师徒合著《塑神书谱》,先后为水云寺、观音堂、酆都殿等庙宇塑像。涧池的张朝兴善堆塑,大石岩、红岩寺、泗王庙等庙宇的龙背鳌爪、普陀仙岩、紫竹莲座等多为他的作品。汉阴县泥塑技艺现已失传。
皮影刀刻 为皮影戏雕刻人物、布景和鸟兽虫鱼等。用加工牛皮画样刀刻染色而成。汉阴县解放前有5人从艺。解放后,只有老艺人刘同茂重操旧业,先后雕刻皮影箱5幅,约13000多件。刀法精细,色调醒目,形象逼真。其代表作品曾多次参加省、地工艺展览,远销省内外。现保存有800多个《谱格》(图样),是陕西省有名的皮影刀刻艺人之一。
面食浮塑 主要是食品加工艺术,除副食糕点外,多见于熟食店,如仙桃寿果、鸟兽人物等。名厨胡文通擅作看盘,如“福寿双桃”、“万事如意”、“三鼎家”、“花好月圆”等,其作品达到以假乱真。侯泽长的面食浮塑工艺也维妙维肖。城内唐姓有模型,春节时制作“糖罗汉”、“糖娃娃”等,现濒于失传。
绘画 分国画、西画,从学者甚多。铁佛人查少白,民国初年学国画,擅山水,尤以竹菊见长。曾先后在安康、汉中、西安、武汉、杭州、上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被誉为长安四大画家之一。1956年西安的国画展览还有他的遗作。
抗日战争时期,外地流亡文化团体相继来县,用西画形式配合抗战宣传,县内不少青少年模仿学习受到一定影响,以后逐渐引进课堂教学。解放后,美术事业有了发展,后起之秀不断涌现,业余美术工作者仅城关就有20多人。县文化馆经常举办培训班、画展、画廊,进行业务指导。自1956年起,先后有5人毕业于高等美术院校,分配到省、地和北京地区从事美术专业。安康歌剧团舞美干部沈梦雄自学成才,其作品多次受到省、地表彰。靖伯如的山水画《松老云静》、《瀑布苍松》、《擂鼓秀色》、《汉江帆影》;傅盛强的山水画《奇峰烟霞》、《南山秋色》等作品先后参加安康地区的美展。陈学利的山水画《遍地黄金》、《巴山秀色》、《收了一坡又一坡》等17幅作品获省和地区奖。
印染、织锦美术 旧时汉阴县民间有印染作坊,用牛羊皮、油纸或铜材雕铸成版,以石灰、豆腐等原料配成稀泥状涂抹后下缸,染制成印花布,多作门帘、床单、帐沿、枕布。农村还有线绑下缸或田泥染制的印花布和印花手巾。汉阴县解放初,农村尚有此种工艺,现均为机器工业代替。汉阴丝织厂生产的缎花被面,在国内市场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