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群众体育 清代,富裕人家多养骏马,以备武举考试。城郊常有骑马射箭比赛。练武童生常以举石担、石锁、拉弓、击沙袋、腿负重、耍九节鞭等方法进行锻炼,这些活动沿至民国。民国10年(1921)有外地人来县城传授武术。21年(1932)国民党中央军44师驻汉阴,军训教官在县城开办武术班,有100余人参加。此后,武术活动在群众中逐步开展。32年(1943)蒲溪乡首次举办球类、田径运动会。还有青少年喜爱的荡秋千、滚铁环、打尜、跳房、踢毽子等,这些项目一直沿续至今。 [CHAAD] 解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体育事业不断发展。1954年在县级机关和事企业单位推行广播操和工间操。后来由于农村俱乐部的兴建,川道农村广泛开展篮球、拔河、排球、赛跑等体育活动,共组建男女运动队82个,运动员434人。男女排球队5个,运动员45人。1955年在“元旦”、“五一”、“国庆”节县体委先后举办篮球、拔河、乒乓球比赛,参加运动员934人次。1957年仅县级机关团体就组织起篮球队、乒乓球队20多个。1958年,农村体育以民兵组织进行,结合训练开展射击、投弹等活动。1965年夏在赵家河水库组织游泳比赛,参赛运动员150人。“文化大革命”初,群众体育活动无人组织。1970年县级机关又恢复了篮球队,驻军8735部队部还成立了专业篮球队。同年“三线”建设大规模开始,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兵进驻汉阴,大批知识青年下乡,全县群众体育活动又逐渐活跃。蒲溪、涧池、汉阳等区社分别举办了专项体育竞赛活动。同年11月农民运动会后,选拔组建篮球队、乒乓球代表队到阳安线工地和各区开展巡回比赛。县级机队和部队篮球队在县城和川道地区经常和铁路建设单位开展比赛活动。1975年,渭溪公社兴建3个篮球场,并承办了全县中学生篮球运动会。公社还组织教师、农民、学生为主的男篮代表队,在社内巡回开展比赛。1976年,为纪念毛泽东畅游长江10周年,具有关部门联合在太平公社东方红水库组织盛大集会和游泳活动,300多名男女干部、工人、学生、解放军战士下水参赛,城郊数千名群众前往观看。同年,对会游泳人口进行普查,全县会游泳者1.68万人,占总人口的7%,其中男性1.59万人。1977年,在农民运动会期间召开汉阴县群众体育工作座谈会和评比会,渭溪公社、太平公社太平大队、永宁公社紫云大队被评为农村体育先进单位。同年9月,省10地(市)武术比赛在汉阴举行。11月,省女排、省武术队来汉阴表演,推动了全县群众体育运动的开展。1978年,在县级机关、单位开展职工冬季长跑比赛。1981~1988年,县体委、文教局、县总工会先后联合举办迎春越野赛跑8次,有20个小组参加,累计参赛男女运动员1866人次。这一时期由于农村文化站的兴办,群众体育事业相应发展。据调查统计,全县文化站有体育场地10200平方米,体育代表队109个,运动员908人。组织各项体育比赛630次,参赛运动员5122人次。蒲溪、小街、太平、渭溪等公社文化站群众体育活动活跃。太平公社文化站被评选出席陕西省农村体育工作会议。为适应老年人的迫切需要,1983年,县体委先后举办了太极拳、太极剑、鹤翔桩气功培训班。次年解放军总后基地指挥部在汉阴县举办分区篮球赛。体育场举办了“钟声”篮球邀请赛。体育场简易旱冰场建成后截至1985年共开放470场,参加滑冰者1.8万人次。同年,县体委、总工会对县级机关团体推行广播操和工间操进行了检查和比赛。县体委还举办了第6套广播操领操员培训班。“八一”建军节期间又组织了当地驻军篮球邀请赛。县农业、卫生、金融系统和县人大、县政府办公室、染织厂、邮电局等单位先后举办了本系统、本单位的体育比赛,参赛运动员400多人次。体总汉阴县委员会组织159名老年运动员参加了篮球、乒乓球、象棋等体育项目比赛,同时进行了体操、太极拳(剑)和鹤翔桩气功表演。1986年3月,县商业局举办本系统首届职工运动会,参赛运动员378人。同年7月,举办第二届老年人运动会,249人参加了田径、篮球、象棋等项目比赛。8月,体育场培训养生功骨干45人。是年,城关地区500名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占老年人总数25%。1987年春节,具体委举办首届围棋赛。5月,体育场建立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7月,举办老年人门球赛。9月,县计量器厂举办“山鹰杯”篮球邀请赛。10月,举行第三届老年人运动会,同时开展老年人健身操。1988年10月,老干局举行离退休干部运动会,参赛运动员67人。同月,举办第四届老年人运动会。11月,汉阴县老年人门球代表队参加安康地区老年人门球赛,女队获第2名,并代表安康地区参加省老年人门球分区赛,获第5名。是年,城关镇举办城关地区学校职工健美操比赛。据统计:1954~1988年累计举办城镇体育竞赛123次,参赛运动员13396人次,观众达14万人次。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