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及其以前,本县未办报刊。
中华民国32年(1943)7月,国民党镇安县政府创办《新镇安》报,并呈请国民党中央内政部登记。初为日报,后改为周报,每期四版,用石印印刷。社址在县城前街41号。冯子骥、王之彦先后任主编和编辑;教育科长雷动天负责发行。停刊时间无考。内容导向主要是转载国内外重大新闻和县内重大政治活动,刊登文人杂写、小评等。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5月《镇安报》社成立。经过积极筹备,于8月1日创刊,为中共镇安县委机关报,社址在今县邮电局。报社设编辑室,由魏仰峰、赵凤翔、张吉太等先后任主编和副主编。有铅印排字车间、印刷车间。先为周刊,八开四版,用县内月河乡盛产的白构皮纸;后改为双日刊,仍八开四版,用购进的白报纸印刷。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期,为适应大跃进新形势,改为八开四版日报;1959年恢复为双日报;1961年8月9日起又改为三日报,每逢周三、五出刊。据1957年统计,总发行量为23920份。1958年有通讯员526人,其中农民通讯员278人。《镇安报》历时5年又7个月,于1962年3月停办。
《镇安报》发行5年多,它在帮助当时县委指导工作,交流总结工作经验,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知识,传播信息等方面,发挥了党报的喉舌作用。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内容报道上也有宣传“共产风”、“瞎指挥”一类的失误。
1968年9月27日镇安县革命委员会作出创办《红镇安》的决定。确定《红镇安》为县“革命委员会”的机关报,社址设在县广播站,抽调宋恒勋、刘振民、石生玉等负责编辑和出版。县革委会核心小组副组长杨正芳负责核稿,不定期出刊。创刊号于1968年10月21日出刊。每期4版,铅印4000份。县邮电局和区邮电所负责发行。区、社各4份,完小2份,中学3份。其余均为1份。概不收费。
《红镇安》报主要转载中央“两报一刊”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刊登省、地、县革委会的重要决议、决定、公告、通告等,报道所谓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一些活动。对群众生产和生活方面的情况反映极少。至1969年7月1日,共计33期。后根据省上关于县一级不办报纸的通知精神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