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群众文化活动,多为自发的,以娱乐为目的的民歌对唱、合唱或加上鼓乐的伴唱。每年春节灯会,规模较大,遍布城乡,成为山区群众传统文化的娱乐形式。
民国二十二年(1933)成立了商南县民众教育馆。从此,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其组织性、目的性。其内容有出墙报、演讲、宣传演出,办民众业校等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成立商南县文化馆,1982年至1984年全县各区、乡(镇)都建起了文化站。40年间,主要活动有以下几个内容。(1)宣传队。1953年至1957年,文化馆下乡宣传形式是“文化担”。文化干部一根扁担挑着约35公斤重左右的文化用品,包括幻灯机、收音机、留声机,以及图书、图片等,走村串户,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和政策法令宣传。1953年春,县文化馆在挡马乡皂角铺村建立商南县第一个农村俱乐部并开展活动。当年俱乐部主任王长南出席全国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会。陕西省文化局将俱乐部的各项活动绘制成幻灯片在全省放映,推广皂角铺俱乐部的经验。1954年相继建立了王家楼、王家庄、富水街、五里铺俱乐部。1956年全县农村俱乐部发展到56个,基本上乡乡都有俱乐部。受到陕西省文化局的表彰。俱乐部的主要活动形式是出黑板报、读报、办夜校、演戏。1963年以后,农村俱乐部改名为文艺宣传队,“文革”期间又冠以“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多服务于派性活动。1979年以后,相继建立起区、乡(镇)文化站。开展演出、阅览、电影放映、讲故事等,成为综合性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为了鼓励、检阅、交流农村俱乐部演出、群众创作活动,自1955年商南县举行首届民间艺术会演至1986年群众曲艺创作会演共历12届。其中,1956年的首届戏剧会演,1977年小戏创作会演,1982年戏剧会演,声势较大,收效也好。1984年春节,县文化馆调试马镇社火进城表演。社火除高跷外有扮演《霸王别姬》、《杨门女将》、《唐僧取经》等古典剧,还有活报剧、现代剧共30多台,队伍绵延1公里多长,观众数万,盛况空前。1985年和1986年分别调白玉区梁家湾和赵川镇龙灯、狮舞等民间舞蹈进城演出。梁家湾表演风格粗犷、豪放,接近体育、杂技表演,器乐演奏亦粗犷、豪放,秦晋风味较重。而赵川则是细吹细打,舞步文雅悠扬,围场花灯形状多达40余种,且以雕刻精致的彩纸叠贴2至3层为多。赵川花灯停舞整30多年,艺人年事均高,且在世不多,通过这次调演,使这一民间艺术得以继承和发展。1986年元宵节县文化馆与县体委联合举办商南县首次焰火晚会,选购各种焰火爆竹数十种,燃放近1个小时,观众逾万人。1987年春节举行商南县民间艺术表演大会,城关、湘河、富水选了近100人的队伍参加表演,表演的民间舞蹈主要有:鹭鸶与海蚌、彩船舞、上梯子、竹马舞、板凳龙、双簧等。《鹭鸶与海蚌》被中国民间舞蹈陕西卷收录。1990年7月,县文化局组织了商南县首届职工文化艺术节。为了办好职工文化艺术节,县级53个部门和单位集资9350元,购置器乐设备价值6000余元。参加演出的共10个局,23个单位,510人次。演出戏曲小品、歌曲及曲艺、器乐曲、舞蹈等节目67个,其中创作节目29个。后组成代表队参加商洛地区职工文化艺术节演出,获奖22项,名列商洛各县之首。并以商南为班底组成商洛地区代表队赴西安参加陕西省职工文化艺术节,受到西安各界好评。代表队回县后又为“亚运会”集资演出6场,收入3845元,创商南县业余演出票房收入之最。1989年始举行业余歌舞大奖赛,至1991年连续举行3年,给群众文化生活增添了新的富有现代气息的内容。(2)新故事活动。新故事活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传统民间说书、谝“古今”的形式发展起来的,内容以编讲当代新人新事为主题。1 969年秋,县文化馆在五里铺乡举办了首届故事员培训班,培训故事员6名。此后从1972年开始到1986年每年均举行故事员培训班和故事创作讨论会、改稿会。共培训故事员228人次,创作讲出新编故事102个。其中:参加商洛地区故事赛讲会6次,故事员37人次,讲出创作脚本34个,省级刊物发表3篇,地区刊物发表5篇。获团体讲出奖2次,个人讲出奖11人次,参加陕西省故事员调讲会3次,故事员5人次,创作脚本3个。每年还组织故事员5至10人,由县文化馆故事干部带队,深入厂矿、乡村巡回讲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风尚。(3)展览。文化系统展览次数频繁、内容丰富。主要有:科普展览,举办于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阶级教育展览;建设成就展览;法制教育展览;计划生育展览;美术、书法展览等。(4)培训。主要抓业余文学创作,美术、戏剧创作骨干的培训。1991年创作会,陕西省一级作家京夫,一级编剧陈正庆,研究员高信及青年作家杨乾坤、封筱梅等到会讲学,并担任商南县文学创作协会顾问。成果显著者为美术创作培训,其次是故事创作培训。培训方法,一是举办培训班集体培训。二是专业干部下乡举办讲座。三是重点辅导。(5)橱窗。文化馆橱窗自1 955年出刊,一直到1991年,从未间断。其主要内容以新闻图片为主,也有反映当地新人新事新风尚的绘画、书法、摄影新作等。